只争朝夕谋发展,抢抓机遇开新局。
刚刚召开的市委十二届八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科学研判“时”与“势”,辩证把握“危”与“机”,对今年全市工作作出系统部署,为我们做好新一年的经济工作指明了方向,令全市上下士气大振、信心倍增。
“机遇”,是此次会议中熠熠生辉的关键词之一。会议强调,推动跨越式、高质量发展,必须从湛江肩负的使命中看到机遇,加快把政策红利转化为发展实绩。
看到机遇,靠的是“高瞻远瞩”的眼光;抢抓机遇,靠的是“时不我待”的胆识。
回望湛江发展的每一步,我们取得的每一个重大成就,都离不开对重大机遇的把握——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们抓住国家大力发展交通与水利设施建设的机遇,修建湛江港、黎湛铁路、湛江机场,开凿雷州青年运河,为城市构建起了海、陆、空立体交通体系,改写了雷州半岛“十年九旱”的历史,夯实了城市发展的交通和水利根基;改革开放初期,我们抓住国家实施对外开放战略的机遇,成功跻身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之列,自此,湛江敞开胸怀,如磁石般吸引着四方资源,为经济腾飞注入了强劲动力;近年来,我们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加快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布局“四绿一蓝”产业集群,努力打造经济发展的新引擎,让湛江在新时代的浪潮中勇立潮头,向着高质量发展的目标稳步迈进。事实证明,重大机遇把握之际,便是湛江产兴城旺之时。
历史巨轮,如今正驶入一片新海域,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并存。在这关键的历史节点,我们更应把机遇牢牢抓在手中,在时代的浪潮中抢占先机!
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及省委、省政府赋予湛江一系列沉甸甸的使命,既是对湛江的信任厚爱,也是我们发展的最大机遇——
习近平总书记寄望我们与海南相向而行,省委、省政府要求我们建设连接粤港澳大湾区和海南自由贸易港的枢纽节点,就是希望湛江发挥“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主动服务粤港澳大湾区、海南自由贸易港等国家战略,同时促进自身发展。当前,国家正加快出台《琼州海峡协同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积极推进琼州海峡港航一体化发展,推动湛海高铁、雷州半岛西线高速等项目尽快开工建设,为湛江的交通物流、产业发展、对外开放带来重大利好。特别是,今年海南自由贸易港将封关运作,只要我们抓紧吃透相关政策,抢占先机、前瞻布局,就一定能够更好承接溢出效应、借势借力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寄望我们打造现代化沿海经济带重要发展极,省委、省政府要求我们高标准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就是希望湛江加快提升经济体量和发展能级,辐射带动周边、支撑区域发展。这次省委全会和省两会安排的重点工作,多处提及湛江、利好湛江,既有推进五大都市圈建设、抓好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建好大型产业集聚区、推进临港经济区建设等宏观部署,也有建成广湛高铁、确保巴斯夫(广东)一体化基地建成投产、抓好廉江核电建设等具体要求。这些都是打基础、利长远的重大谋划、重大项目,必将有力提升湛江的产业发展水平和经济综合实力。
习近平总书记寄望我们耕海牧渔、发展海洋经济,省委、省政府要求我们建设特色型现代海洋城市,就是希望湛江立足海洋资源比较优势,深挖海洋经济潜力,加快建设海洋强市。这几年,国家陆续将我市4个海域列入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进行样板打造,推动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水平显著提升。去年,省里又把湛江列为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综合试点城市予以政策倾斜,助力我市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当前,我市海洋生产总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已超过1/3,只要坚持挺进深蓝、深耕海洋,湛江发展的“蓝色动力”将愈发强劲。
机遇,抓住了才能叫机遇。趋势政策也不等于现实红利,更不会自动转化成“风口产业”。把重大机遇牢牢抓在手上,我们要打开视野格局,锚定责任担当,拉高对标标杆,识机遇、抓机遇、用机遇,“跳起摸高”把机遇牢牢握在手中。
历史的机遇,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时代的浪潮,永远眷顾勇拼搏的城市。
站在“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的关口,我们必须锤炼“眼力”,找准捕捉机遇,找准发展的突破口和着力点,最大限度释放各种机遇带来的发展红利;必须锤炼“脑力”,积极谋划、主动作为,推动更多项目进入国家和省“大盘子”,争取更多支持政策落地湛江;必须锤炼“抓力”,拿出“拼”的精神、“闯”的劲头、“实”的作风,干字当头转化机遇,把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湛江人,抓住每一个稍纵即逝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