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井换新颜,焕发新的活力。
为全力推动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推动“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霞山区新园街道会同区城综局,组织规划师、设计师和建筑师进社区、入居民住宅区,以现场调研和居民建议汇总先行,按照“老旧区新活力”的理念,以“一区一策”“一处一景”“一景一色”的“菜单式”来改造,较好地实现群众生活改善和城市风貌的双提升。
同时,新园街道将采取“实施一批、谋划一批、储备一批”的办法,联合城综部门创建老旧小区改造的项目库,推动老旧小区改造可持续发展,实现党建引领共同缔造,建管并重长效管理目标,不断推进城市高质量发展。
党建引领嵌入式服务,让“政策的阳光”洒进社区的角落
麻登社区以打造“老社区焕发新活力”为目标,开展城市管理“绣花”行动,着力改善人居环境、提升社区品位、丰富文化生活,紧密结合社区实际情况进行安排部署,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坚持人民至上、实际需求、安全保障的工作原则,倾听居民的心声,主动探寻民众需求,充分利用政策红利,推动美丽家园共建。
除了政府部门属地社区的努力以外,党员、楼长、志愿者及热心居民积极参与其中,为小区改造建言献策,出资出力,确保惠民项目精准实施,最终选取了位于麻登社区民享西七路的一口古井作为民生工程的突破口。
深挖文化底蕴,提升风貌品质
在麻登社区民享西七路,有一口具有数百年历史的古井,它不仅是社区传承多年的重要历史文化遗产,承载着当地居民深厚的情感记忆,同时也是居民生活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元素。由于年久失修,古井设施老化,功能逐渐减退。为了保护和充分利用这一宝贵的历史资源,麻登社区启动了古井的升级改造工程。基于古井的历史文化底蕴,在本次改造工程中,麻登社区不仅注重“颜值”提升,还深入挖掘了社区文化的历史变迁和文化根脉。社区工作人员通过走访社区居民所得的口述历史、查阅历史档案资料等方式,收集了大量当地文化内容,并将其与古井长廊改造相结合形成了“古井长廊文化”,极大增强了小区公共休闲空间和文化氛围。
通过对古井现状进行前期的评估,经过精心设计规划和制定科学合理的改造方案,因地制宜采用彩绘形式,还原一片红土地人民记忆深处最美好的画面。古井旁边文化墙上的雷州方言与现代汉语切换表达的图文并茂的农作物,是最简单、最朴实的家乡话,这是藏在粤西人民心里最深处的乡情释放。
保持古井古韵,提供优质水源
借助这条古井文化长廊,从传播核心价值观、建造样板的“展示厅”,点亮城市精神、辐射文明的“风景线”三方面,打造以“小巷文化”为代表的公益新名片,成为新园街道传播本地文化的独特风景,让居民感受文明城市带来的浓郁文化气息和积极向上的正能量。
为了保证安全性,围绕古井旁摆设石板凳,既可让村民闲坐小憩,也保障了安全性。目前井口和井壁已完成修复,增强结构稳定性,并且安装现代化的取水设备,为居民提供了更优质的水源。“饮水思源、福泽后人”,古井得到了修缮保护和开发利用,让城市留下了记忆,让人们记住了乡愁。
此外,为了让更多群众享受到“家门口”的优质普惠公共服务,计划在古井长廊周围加装一批健身器材便于居民休闲放松,为社区居民建造美观舒适的休闲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