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品展示。
认真制作。
专心调试。
日前,市少年儿童图书馆举行了“趣味地月日·三球仪”科学实验活动。通过此次活动,同学们了解月亮、太阳及地球相关知识,激发大家对天文知识的兴趣,点燃探索科学、探索宇宙的热情。
学习天体小知识
活动一开始,老师先在屏幕上打出一首谜语“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有时像个圆盘,有时像把镰刀”。这引起了同学们浓厚的兴趣,大家异口同声地答道:“月亮!”
接下来,老师带领同学们学习天体小知识之“太阳系”。太阳系包括太阳和八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通过开云(中国)和视频更直观地认识了各大行星的颜色位置和特点。
老师还在课堂上播放了一段视频,内容是有关嫦娥六号携月背“土”特产启程回家。老师给大家讲解了有关知识。月球表面布满了由陨石撞击形成的环形山,它的运转还会影响地球的气候和潮汐的形成。
对太阳、地球和月球有了初步了解后,老师继续给大家讲解三者之间的关系。地球是太阳的行星,围着太阳转;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围着地球转;同时地球也在不停歇地自转。
小制作展示“日地月”的运转
初步了解日、地、月的关系后,同学们尝试动手制作“三球仪”,表现三者间的运转规律。
据介绍,三球仪依托机械联动装置旋转,模仿三者运行情况。同学们先把脚垫粘在木板底部,再把大小木片按说明书上的步骤拼装起来并用螺丝固定,接着将大皮带轮固定在长木片上,把一根铁轴装在大皮带轮中间小孔中,然后用细木片把4个轴套和一个铁轴拼装起来;利用橡皮筋连接起两个皮带轮;最后在铁轴上分别装上三个泡沫球,最大的代表太阳,最小的代表月亮。当转动铁轴时,长木片也会随之旋转,带动“地球”围着“太阳”转;“地球”在自转时,“月亮”围着“地球”转,反映三者间的运转规律。
市七小二年级的陈俊熙同学说:“这堂课让我学到了很多天文知识,也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太阳、月亮与地球。”市十二小原点分校二年级的陈嘉玮同学说:“我以前在书本和电视上看过相关的天文知识,但现在通过手工制作,对太阳、地球、月球的运转关系了解得更加透彻了。”
完成小制作后,老师通过开展知识抢答让同学们加深对宇宙及日地月的了解,“请数出太阳系八大行星”“地球表面的陆地面积和海洋面积哪个更大”……通过这堂精彩的太空科普课及手工创作活动,同学们学习了不少天文知识,对人类探索月球充满了期待,开启了探索科学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