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专家在清理古文物现场。李远 摄
“欲拔贫,诣徐闻”,翻译成白话文就是想摆脱贫困,就去徐闻。这是2000多年前徐闻的真实写照。徐闻地处中国大陆最南端,2000多年前,是中华大陆最前沿、最开放的地区。去年以来,为推动雷州半岛环岛一级公路建设,该县向东部沿海顺延将近105公里的汉至唐代“历史文化带”考古工作正在加紧进行。近日,记者从该县文化部门了解到,近期在徐闻西线又发现了一系列的文化带。发挥半岛优势,共同构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对徐闻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进展——
徐闻西线又发现一系列古文化带
据《史记·南越列传》记载,汉武帝元鼎六年平南越,建置合浦等九郡。《汉书·地理志》载,合浦郡辖徐闻、高凉、合浦、临允、朱崖等五县。西汉时徐闻县是合浦郡址,其辖境为整个雷州半岛。当时徐闻县港口,是我国通往东南亚等地区的最近出海口。1973年以来,省、市考古工作者一直对徐闻一带的遗址进行勘探,先后探勘挖掘华丰岭遗物点、海安千户所城等遗址,获得可喜成绩。
此前,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甘子钧教授在考察徐闻三墩时表示,从海洋学的角度分析,徐闻处于祖国大陆的最南端,大气环流使得这里秋末春初盛行东北季风,顺水可日行数十里,适合当时的双桨无帆人力船出海到南亚诸国;而春末至夏秋,西南季风大盛,又适宜海外船舶来华。在拓展海洋经济方面,汉代的徐闻已走在时代前列。
去年6月,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组织了20多名省、市、县级文物考察专家,在徐闻开展为期一个月对雷州半岛环岛一级公路南线工程的勘探考察,采集了大量文物标本,部分标本为徐闻“海上丝绸之路”史迹点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提供了新的物证。
令人可喜的是,近期,在徐闻西线又发现了一系列的文化带。
动力——
发挥港口经济区位优势
发挥半岛优势,共同构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对徐闻来说,义不容辞且任重道远。据了解,徐闻县全县海洋面积8890平方公里,是陆地面积的4倍多,有长约400公里的海岸线,占广东省海岸线十分之一;港湾众多,港口资源丰富,可供建设港口的天然港湾60多个。目前,徐闻正在规划建设南山港、海安渔港等码头。
初春,记者沿着徐闻县沿海乡镇行走,海风轻轻吹拂,处处展现生机。当前,该县的博赊深水港口和南山港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中。借港口依托,徐闻正着力打造在南海资源开发、北部湾经济圈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中的海洋运输枢纽港地位。
徐闻县旅游局局长陈北跑表示,徐闻县连三南(华南、西南、海南),通五洲,拥有海洋战略生命线,面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良好的历史机遇。把徐闻打造成为祖国大陆最南端的国际性“生态型、休闲型、文化型、港口型”海峡城市,是徐闻县委县政府的重点工作和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