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国地图,湛江正好是“大公鸡”的鸡腿。如此“极南”之地,理当成为旅游热区,可湛江却偏偏一直深藏不露。例如,中国陆地的“南三端”中,海南岛的天涯海角和台湾岛的鹅銮鼻,早已名闻天下,游人如织,可又有几多人知道湛江最底端的灯楼角?

行前,我就对湛江所知寥寥。一路上那看不完的精彩,令我又为自己的迟到和孤陋寡闻而愧悔。依我看,湛江的旅游资源与相邻的海南旅游岛相比,不仅十分相似,而且独具韵味。
向南,向南!
驱车出湛江市区,沿高速路一直向南,走一小时便进入徐闻县境内。车门打开,上来一个中年汉子,一脸灿烂。他递过来一张手写体的名片:陈北跑,徐闻县旅游局局长。
真有意思!在这中国大陆最南端,人们一出远门,大多就是向北跑,可这位北跑局长的职责,却偏偏是要想方设法招引人们向南跑。

“哈,哈,哈!我们徐闻值得一看的地方太多,你们一天时间根本不够,只能拣几处走马观花。”这位旅游局长开口就笑,露出一副得意而满足的神情。
路忽上忽下,乘车像坐海轮,在波谷涛峰间起伏。路边一望无际的果园、茶山和菜田,像快镜头似的一晃而过,只把黛青、蓝紫、翠碧等等好看的色彩,送入我们的眼帘。攀上一个丘顶,车子停了下来。嗬!眼前是漫无际涯的菠萝地。近看,一垄垄、一条条横横竖竖的红色地块上,有的刚种上新苗,有的尖尖楞楞的苗子长到了齐腰深,有的已经结出了幼果。菠萝生长周期为一年半,刚种下时呈浅黄,过一段时间显翠绿,快成熟了现墨绿,远远望去,红绿青蓝紫五彩缤纷,像是有支巨笔,以大地为画布绘出的精美油画。这幅画中,还点缀着一根根高大雪白的风力发电风车,风吹扇转,浓墨重彩中于是又平添了一些灵动。据说,前几年经济学家厉以林正是站在这里,大发感慨道:“这简直就是波罗的海!”

目前中国人吃的菠萝,每3个中就有1个多为徐闻所产。全县20多万亩菠萝满布丘陵湖畔,不是海又是什么?不过,这片大海不冒腥味,而是飘浮着甜丝丝的菠萝香味,刚刚告别京城难闻的PM2.5,现在身处从未有过雾霾的香甜之乡,真是爽透了。
穿越菠萝的海,又相继经过香蕉的海、木瓜的海、橡胶的海,一直向南,走到路的尽头,便是灯楼角。果然有一标着“中国大陆最南端”字样的灯楼,立于海边。楼前,一条柳叶状的沙洲,飘逸着伸向海中。沙洲两头,一边是琼州海峡,另一边为北部湾,两边水流相对,水色亦不同。波涛涌起,相互拍打,立刻形成一排“十字浪”。据说这道“柳叶”会不时移动,忽东忽西,当地人称之为“鲤鱼摆尾”,视为吉兆。原来,这是琼州海峡半年潮东半年潮西所致。
眼前的琼州海峡,白浪滔天无边无际。据说特别晴朗之日,可望见海市蜃楼般的海口景色。1950年3月5日,人民解放军40军352团的799名官兵,就是从这里乘坐木船,启程直渡对岸,打响了解放宝岛的第一枪。目前,灯楼角立有纪念碑,向人们讲述着那一幕惊心动魄的历史。
楼前游人寥寥,几只皮毛黑亮的山羊,旁若无人地在水岸相接处啃着树叶野草。这个中国的“好望角”,不知何时能够热闹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