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游客用相机记录下湛江美丽的港湾。

近来,关于湛江旅游业发展问题的研究、反思和探讨等活动很密集、很火热,不但政府层面高度重视,也引起市民的广泛关注和参与。
“像在北京、上海、西安等城市,满载乘客的旅游大巴一辆接着一辆开来驶去,城市街头和周边景点到处是导游旗‘开路’的旅游团……但在湛江,有这样的热闹景象吗?”市民吕先生提出质疑。
“今年1-6月,我市接待游客1129.9万人次、增长36.5%。上半年实现旅游收入56.6亿元,增长41.4%;完成旅游投资20亿元,增长53.8%……”面对这样的数据,很多市民表示疑惑——仅今年上半年,湛江就有千万人次游客?怎么感觉不出来?
湛江旅游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是按照正常的统计口径得出的数据。《中国旅游统计年鉴》规定,“国内一日游游客‘是指国内居民离开惯常居住地10公里以上,出游时间超过6个小时,不足24个小时,并未在境内其他地方的旅游住宿设施过夜的国内游客”。
但有专家认为,按该规定,只要超过6个小时、10公里的游憩、娱乐、医疗、购物和会议活动,都可算作“一日游”,显然这个标准过于宽泛。大量在市内、市郊和周边的当天返回者都可算作“一日游游客”,而他们实际上是在本地及周边休闲娱乐的城市居民,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旅游者。
去年广东海洋大学也曾做过一项调查:我市游客的来源,60.2%是来自雷州半岛的本地人,大多是周末到处逛逛;来自珠三角的游客占到20%,而来自省外的游客却不足10%。
“从各方面来讲,湛江都具有发展旅游的优势。但是大家到湛江来,总感觉档次和品味差一点,旅游设施不是很完善,交通也不是特别便利,各方面的服务质量达不到人们所期望的程度。湛江过去长期以来只是简单的观光旅游,到海滩逛逛,到有特色的地方走走,没有挖掘一些具有深度,或者是具有一定档次的休闲度假旅游,在资源整合力度和挖掘深度上都有欠缺。同时,湛江这么多年对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的投入还是不足,和其他一些旅游城市比仍存在很大的差距,这些都是湛江应该反思的问题。”业内人士分析道。
对比:市长批评旅游网站 资讯更新“慢半拍”
22日,王中丙市长一行深入到市旅游局各办公科室,“零距离”了解湛江旅游网站信息宣传、旅游行业管理、旅游质量投诉处理等情况。
“我昨晚专门上网看了看,和三亚等地相比,湛江旅游网建设得还不够啊!”王中丙一边说,一边打开三亚旅游网给大家展示对比,“看!你们网站上新闻的更新,到7月1日就没有了。7月18日‘湛江旅游城市品牌建设推广研讨会’的新闻呢?为什么看不到湛江最新的旅游新闻资讯?”
王中丙耐心地指出这些存在的问题并强调,“旅游还是要靠推介!要学习借鉴三亚、北海等周边地区的网站信息宣传等工作,努力赶超。湛江的景色这么好,拍出来的照片那么漂亮,湛江民间这么多‘能写会拍’的人才,应该好好发动他们,大力对外宣传湛江旅游!”
开放:发动民营企业家 加大旅游业投资
“你觉得湛江旅游业有搞头吗?”王中丙市长直白地向红嘴鸥旅游船务有限公司总经理黄昆抛出问题。
“有搞头!”黄昆说,该公司搞红嘴鸥游轮已经8年了,以前一年要亏100多万元,但随着湛江经济的发展,游客增多,特别是近来海湾清障行动取得良好成效,生意越来越好,“我们已经看到曙光了!”今年上半年“飘红”的统计数据也表明,湛江日益成为旅游业投资的热土。
“我最‘顶’民营企业家!怕老板发财赚钱的,绝对不是好政府!要转变思想,用市场经济的杠杆撬动湛江旅游产业发展,‘唤醒’我市那些还在沉睡的宝贵旅游资源。”王中丙说,旅游业是一个城市的“流动广告”,如果外地游客高高兴兴地来,却灰心丧气地离开,这是最大的失败。湛江旅游业目前最大的问题,就是民营资本没有被充分激活,应充分发动全社会发展旅游业,引入市场机制,发动市场资本,调动市场积极性,争取更多的民间资本投资旅游业。
我市目前共有旅行社42家,和其他旅游城市相比并不算多,其中38家更是在湛江市区,下面的县(市)只有寥寥几家旅行社。王中丙建议,要借鉴香港等地区的做法,设立“旅游推广中心”等机构,降低旅行社准入“门槛”,扩大湛江旅游宣传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