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生态
成就怡人乐土
古老的谢鞋山,自然植被非常优越,水土滋润,舐风蘸雨,温差较小,四季常青,树林茂盛,遮天蔽日,在悠悠的蓝天下如同撑开一把巨型伞,耸立在广袤的原野之中。人们置身山中心旷神怡,宁静致远,超凡脱世,留连忘返。
凭高放眼,极目远眺,寂静地躺在云开大山余脉中间的谢鞋山,宛若婷婷玉立的少女,丰姿卓越,楚楚动人。由于地处丘陵雨带的自然优势,借助优越的环境资源,形成林森茂密,古木参天的原生态,难以用华藻词章来形容,她揉合了粗犷与明丽,竞争与自由的个性,人见灵动,风到留声。今日睿智的开发者,也不愿意细加调配与雕饰,极不轻易动她一根发梢,那怕是拆一条树枝都生怕会改变她的容貌与气质,保持林风纯朴,虬根曲绕,数百年高龄的树荫撑力,张扬出一片绿色天地,荒凉中带着清新与秀色,透视出自然生态平衡的韵律,不禁让人神醒情驰。
谢鞋山上的千年古树数不胜数,唯有野生荔枝树一枝独秀,共有10多个品种,其中“火生枝”的味道与众不同,据说在唐武德古罗州年代,荔枝便是每年必向朝廷进贡的贡品之一。这种野生荔枝一年一熟,游人适逢时节如愿以偿,那难以言表的野性风味,终生不忘。
林中与众不同的“担担子”,树根呈板块状,深深地札在泥土里,支撑着高大的树冠,与荔枝树共同分享雨露和阳光,是亚热带雨林的骄傲,它的伟岸与挺直无不令人肃然起敬。
在谢鞋山森林家族中,最为得宠的莫过于“黄榄”和“黑榄”。树干笔直,几乎年年果满枝头,其成熟果子可以用来做果脯,也可做成果酱,誉为山珍,美味可口,深受当地群众的喜爱。
旭日初升,溢光泛彩。夕阳西下,层林叠翠。午间,阳光洒满千年树冠,穿越层层树叶枝丫的缝隙悬起缕缕筛光,纵橫在密匝匝古树奇草间,斑驳陆离,给人予无限的遐思。谢鞋山,不愧是千古华夏万里河山中一块充满生命伟力的怡人乐土。
古老传说
倍添景区内涵
在谢鞋山下,有一条谢下村。在明代永乐年间,该村出了一位进士杨钦,被御任为翰林修编,名声显赫。传说在他年老辞官还乡时,皇帝亲赐龙鞋一双和荔枝种子一袋,山上的荔枝就是他种植的。后来为铭记皇帝的恩德,他把自己的村名“茨同根村”改名为“谢鞋村”,把种植荔枝的“狮子山”更名为“谢鞋山”,意思是感谢皇上赏赐龙鞋。与其他荔枝品种不同,本地荔枝树砍后很难再发芽,唯独谢鞋山的荔枝树能够再发新芽,甚至是砍一棵树会长出多棵芽条来。无论是传说或是野生,一种植物生命永恒的奥秘,在谢鞋山荔枝树上有着独特的诠释。这也许是历史留给廉江人民的恩赐,也是雷州半岛浓厚文化积淀的彰显,更是岭南佳果昌盛不衰的标帜。
在谢鞋山上,有一张“翰林石椅”,又称“吉祥椅”、“开窍石”。 不知是鬼斧神工之作,或是天然而成。据说当年的翰林修编杨钦就是坐在这张石椅上读书成名,“翰林石椅”因此而来。听说无论遇上什么难题,只要坐一坐就能豁然开朗,也可以逢凶化吉。不少人慕名而来,祷盼在石椅上一坐,希望解难消灾,企求发财晋升或者成为当今的“状元”、“秀才”。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传承“滴水观音寺”的神话,给谢鞋山笼罩上一层神秘的雾霭,让世俗人情染上宗教式光斑,让神话走近现实,让幽深的精神天国贴近苍生,人因地灵,地因人传,必俱声名。
“乡贤世泽长流远,翰苑家风启后人,陶襟高化归山藻,月窟长吟适志诗”。千年野荔,原生态势,建成“市肺”,粤桂一流。今日的谢鞋山,野荔飘香人陶醉,自然生态景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