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湛江云媒账号

“施秉模式”对我市旅游发展有何启迪?

2012-04-01 15:40 来源:湛江晚报 作者:陈彦 余彩霞 林洪强

    

湖光岩风景。记者李向凡 摄

    近年来,湛江与贵州旅游交流不断升温,近日在我市举行的贵州施秉县旅游推介会再次让人对其浓烈的民族风情而倾情,独具民族风情的施秉与热带滨海风情的湛江上演了“双城记”。

    贵州施秉县以“中国漂流城”、“西南药城”、“中国硅城”等旅游品牌深受湛江游客的认同和青睐。而湛江着力打造的“黄金海岸、热带绿都、天南古邑、魅力港城”旅游特色同样吸引贵州的广大游客。湛江市与施秉县的旅游资源各具特色、互补性强,加上往来交通十分便利,旅游合作空间巨大。

    在惊叹施秉县如何恰到好处地发掘了民族风情的同时,不少旅游界人士及市民也在深深思考,湛江的旅游还有哪些提升的空间。

    “施秉模式”:规划都与民族文化结合

    施秉县旅游如此“风生水起”,县长敖琼归功于政府的支持和因地制宜的开发:“省每年都会集中精力支持一个地方办旅游发展大会,2008年我们省里就给我们规划定位为‘国家级舞阳河风景名胜区’。”施秉县地处贵州省东线旅游的核心区域,县城一面临山,三面环水,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温暖湿润,是一座融山、水、林、城为一体的山水园林式生态旅游服务城。

    施秉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民族风情独具魅力,不仅有古民居、古寺庙、古石刻等历史遗迹,还有古老的水龙祈雨、亮龙闹元宵、苗族谷歌等民俗文化。县内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浑然天成,已开发出舞阳河、杉木河、云台山、黑冲四大景区,是国内极其少有的融山水林泉、奇观异石、飞瀑流水、原始森林、奇特气象、碑刻摩崖为一体的“天然博物馆”,被世界旅游组织认定为“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旅游目的地。因此施秉主打民族牌,“所有的规划都是与民族文化结合在一起的。”2011年,全县接待国内外游客达100万人次,旅游直接收入达2218万元,综合效益1.94亿元。

    敖琼县长参观湛江一些景点后也有了自己的感想,她说,湛江是一个滨海城市,有着和施秉不一样的旅游资源:“比如湖光岩,建设档次高,涵盖了各种科普知识,讲解、管理到位。希望以后我们共同努力,加强集体建设,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人知道美丽的湛江和施秉。”

    短板:湛江“酒香但巷子深”

    湛江旅游资源特色鲜明,海洋景观富有南海的迷人魅力;火山景观奇特秀丽;人文景观闪耀着古雷州文化的异彩;还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等风景名胜和海鲜美食、雷州石狗、人龙舞等特色人文旅游资源,邓小平曾赞誉“北有青岛,南有湛江”。湛江先后获得了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十大休闲城市和中国海鲜美食之都等称号。

    近年来,湛江旅游发展取得长足进步,目前,全市有星级饭店36家,其中五星级饭店2家,四星级饭店7家,A级景区12家,4A级景区2家,旅行社42家,全市旅游从业人员20多万人,2011年全市接待游客141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65.3亿元,去年在建超亿元旅游项目25个,完成投资36.2亿元,增长182%。

    但目前相对其他旅游城市,湛江旅游业仍有很大的进步空间。资深评论家宋立民教授发表了自己的意见:“湛江的旅游发展大有可为,现在湛江是‘酒香也怕巷子深’,施秉县基本上在哪个省都有旅游广告,但是湛江除了广东其他地方影响力还不够;另外,湛江的人文环境有待改善,交通一直是制约湛江发展的瓶颈;湛江的文化底蕴整理发掘还不够,湛江也是一个历史文化深厚的港城。以上种种问题直接影响了湛江的形象,也影响了湛江的旅游出路。”

    湛江如何“化茧成蝶”?

    “湛江旅游大有可为”,宋教授如是说,“改善湛江旅游环境是一个系统工程,政府领导的支持、市民素质的提高、文化单位、专家学者的扶持和宣传等都是缺一不可的。”,宋立民认为,湛江旅游如何“化茧成蝶”,可以从“文化、文体、文明”三个方面着手。

    文化:湛江除了历史文化丰厚外,流放文化也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特色。雷州半岛这块红土地,过去被称为“南蛮之地”,而就是这块偏远的红土地,却成了历朝历代文人宦官的流放地,被贬到这里的诗人、文学家,有寇准、李刚、苏轼、苏辙、汤显祖、谢灵运等大名鼎鼎的人物,虽然是“过路”的诗人作家,他们却在这块“瘴疠之地”上像撒播种子一样撒播下许多诗文佳句,成为雷州半岛一笔十分珍贵的文化遗产。

    文体:湛江体育运动底蕴深厚,成绩斐然,特别是以跳水为龙头的水上运动项目,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先后培养出劳丽诗、何冲、李荣娟、徐益明、郑观志、吴国村等一大批世界冠军运动员和教练员。此外,湛江的醒狮、滑水等项目都是在国内富有盛名的。

    文明:湛江属于第一批开发的沿海城市,但是在文明的建设上仍有所欠缺,应该不断完善湛江的旅游环境、提高市民素质、推广普通话……着力打造湛江人亲切文明的品牌形象,这会为湛江旅游加分不少。

    规划开发

    在湛江旅游空间如何提升这个问题上,市旅游局回应,将引导全市旅游资源错位开发、特色经营,进一步完善招商引资服务机制,主动走出去、引进来,营造旅游大招商的浓厚氛围,引客入湛,宣传我市旅游品牌。

    在采访中,市旅游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我市将加强对旅游资源、旅游项目开发建设的引导和调控,围绕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全市“五大”支柱产业之一,把湛江建设成为南海洋度假休闲旅游中心和国际旅游半岛的目标,高标准修编实施《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和《五岛一湾滨海旅游产业园发展规划》,科学引导全市旅游资源错位开发、特色经营、聚集发展。

    规划全市旅游产业形成“一心一带两极三板块”布局,打造“五岛一湾”滨海旅游产业园和吴川吉兆湾、徐闻南部沿海、雷州天成台等滨海旅游聚集区,规划建设海洋生物博物馆、海鲜美食基地、国际会议度假中心、国际大型邮轮母港、高星级酒店群等精品项目。

    招商引资

    建设精品旅游项目,提高我市旅游产业竞争力,关键在招商。进一步完善招商引资服务机制,用好用活《湛江市支持旅游产业发展优惠办法》,主动走出去、引进来,营造旅游大招商的浓厚氛围,用高水平规划招商,预留优质的资源和地段招商,用良好的服务招商,着力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成长性好、带动力强的大项目。2011年引进超1亿元的重点旅游项目6个,计划总投资超过110亿元,目前已经启动建设高档星级酒店、海洋乐园等大型综合旅游项目。各地投资商纷纷看好我市旅游发展前景,目前在洽谈引进的超亿元的意向项目14个,计划投资总额223亿元。我们将加强与投资商密切联系,切实推动项目的前期规划、审批立项和投资建设,保证项目引得来、留得住、建设快、效益好。

    引客入湛

    着力打响“黄金海岸、热带绿都、天南古邑、魅力港城”的旅游品牌,以建设“中国大陆最南端、激情浪漫金海岸”的滨海文化旅游形象为核心,大力促进旅游与文化、农业、体育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积极开发滨海休闲等特色旅游产品,大力提高旅游服务水平,精心策划举办龙舟赛、茶博会、月饼节、海岛旅游文化节等系列旅游节庆活动。积极走出去、请进来,深化与海南、两广十市等区域旅游合作,巩固珠三角、港澳、大西南等主要客源市场,开拓其他客源市场。积极引导旅游企业,利用社会资金,加强与主流媒体合作,大力拓展业务营销,更好地宣传城市旅游品牌。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湛开云(中国)

  • 第十一届湛江海鲜美食节启动
  • 廉江举行2024年第四季度招商项目签约暨重点项目集中动工活动
  • 广湛高铁湛江北特大桥跨黎湛铁路两座转体梁同步精准就位 90分钟成功完成“双转体”
  • 乐动童年 喜迎元旦
  • 湛江市第八小学元旦文艺汇演悦动新春
  • 全国最高185米现浇混塔陆上风电项目建成投产
    热点新闻排行
  • 月点击
  • 周点击
  • 日点击
  •   
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