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丹上村还是革命根据地
从尤日超的口中,记者还了解到,在抗日战争时期,文丹上村这片芒果林还曾是游击队根据地。因为这片芒林是全村人主要的活动场所,也是人口较集中的地方。1944年,国民党和共产党都争着这块地方做根据地。现年80多岁的老伯尤庆财是当年文丹村游击队的队长,也是目前还健在的游击队员。
“尤庆财曾组织30多人参与游击战争,战火一度烧到徐闻、遂溪等地。有一次,他带领15个人徐闻曲界剿灭了国民党的一个小团。实在是太厉害了。”尤日超介绍道,这片芒果林孕育了一代又一代勇敢坚强的文丹人,历史的足迹深深的印在它的身上。
2006年,曾有外地商人以两万多元一株的高价,购买林中的芒果树,但被淳朴的文丹村民拒绝了。“因它不仅仅是一株树,更是承载了文丹人的信仰,记录了文丹人的勇敢的历史。古芒果树是历史的见证,经历过朝代的更替,甚至战争,看透了人间的悲欢离合和生老病死,世事的沧桑,当一切逝去之后,它仍守护在那里,一如既往地守护着文丹上村人。”尤育才老人感触地说道。

百年八角古井养育一方人
穿过枝繁叶茂的芒果林,走过幽深曲折的村巷。一堵矮矮的围墙包围着一口八角古井。因年久失修,小矮墙已出现部分倒塌。记者见到,在圆形的围墙中,却有一口完好的八角古井,与一般古井不同的是,这口古井井沿是四方形,青石砌成的井壁呈现出的井身是八角形,因而得名八角井。
“在当年那个年代,八角井只有通过官府的批准才能建造。”当地村民这样说道,四方井口便于村民提水,井水甘甜可口,冬暖夏凉,在没有自来水的年代里,古井像一位温情的母亲,用她甘甜的乳汁哺育着一代又一代的文丹人。记者见到,井水仍是清澈见底,犹如一面平静的铜镜。一百多年来,它孕育着一方人。
中国有“饮水思源”之说,尤日超告诉我们,这个八角古井是清朝光绪十年即公元一八八五年由尤兴裕所建。尤兴裕是当时的武秀才,心系村民的他看到几百年前留下的黄土井将要崩塌,怕伤害村民的生命和断水,就去雷城官府申请建井。府官看过呈文,因为尤兴裕是甲级秀才,便批准他建一口八角井。
于是尤兴裕自己出资出力建起这口坚固的八角井,以便后人能饮上安全、清洁的水。村民也因此在古井边立碑纪念尤兴裕,在一旁的一位老伯说:“为村民做好事的人都值得受到爱戴,他们是榜样,我们会永远记住他们,后人也要向他们学习才是啊。”
文明生态古村历史沉淀深厚
六百年沧桑,斗转星移,世间万物都染上了现代化的气息,村里的房子大都翻新了。唯独这百年古井,200两百年的芒果树仍保留着昔日的风采,遗世独立。
东海岛文丹上村历史悠久、人杰地灵,那参天的芒古古芒果树和勤劳勇敢的文丹人便是这一方沃土的产物。“房前花果香,屋后树成行”用来形容文丹村再恰当不过了,绿树环绕,蓝水相依,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宛若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
七旬老人尤育先生才谈起文丹村的历史,滔滔不绝,眼里闪着智慧的光芒。他兴致勃勃地告诉记者——文丹上村的始祖叫尤广德,明朝永乐年间在海南府当府官,后来迁居这块土地并长期居住下来,于是有了现在的文丹上村。对文丹上村贡献较大的还有另一位历史人物——尤彰元,尤彰元是明朝嘉靖年间的太监,也是湛江东海岛文丹上村人,入宫后的他遵守宫中规则,积极勤快,深得太后的欢心。太后通过皇上的批准,赐予文丹田地二千五百亩,山坡二千亩,海域几万亩,文丹上村的地域也因此扩大。
穿梭在文丹上村葱翠的村庄中,午后的阳光像一只慵懒的波斯猫,躺在你的怀里,倍感温暖。文丹人淳朴淡定,活得的健康,也活得快乐。常说知足常乐,文丹人就是这样了,与外面快速的生活节奏不同的是,他们每天下田耕作,下海捕鱼,空闲时聚集在芒果树下谈天说地,怡然自得,这是一种生活,也是一种境界,更是一种生态村落应该有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