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7日上午,我市召开广东—东盟产业园国际合作联盟暨湛江临港经济区联合招商大会媒体吹风会,湛江市商务局、湛江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湛江市投资促进局相关领导接受媒体采访,介绍联合招商大会以及湛江国际合作产业园和湛江临港经济区建设等相关情况。
在此次联合招商大会上,随着泰国金池工业园的加入,广东—东盟产业园国际合作联盟成员园区增至10个,进一步扩大跨境产业合作“朋友圈”。此次共促成合作联盟成员园区入园签约项目6个,计划投资额约19.2亿元,为湛江临港经济区发展汇聚起强大的合力,助力打造临港国际合作新天地。
2月7日,广东—东盟产业园国际合作联盟暨湛江临港经济区联合招商大会媒体吹风会召开。记者欧阳泽 摄
合作联盟成员“朋友圈”进一步扩大
为进一步有序承接国内产业转移,统筹用好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促进产业内外循环发展。2023年8月,广东奋勇东盟产业园与中国·越南(深圳—海防)经贸合作区建立合作机制,并成功互设协同发展园,首创广东境内外园区合作发展新模式,积极共建中越双循环经贸合作区。在此基础上,广东奋勇东盟产业园稳步扩大对外合作,与越南、印尼、柬埔寨、泰国、马来西亚等东盟5个国家的产业园区建立合作机制,以“湛江制造基地+东盟加工基地”等形式开展产业合作。目前,湛江国际合作产业园区吸引一批企业落地,其中,有广东碧辉集团、深圳思傲拓科技公司、广东大毛牛新材料有限公司等企业以国际产业合作模式布局发展。
随着广东湛江的产业园与东盟国家产业园合作不断扩大并深化,2024年2月,广东奋勇东盟产业园与中国·越南(深圳—海防)经贸合作区共同发起倡议,在湛江市成立广东—东盟产业园国际合作联盟,旨在推动广东—东盟区域经济联动融通,强化园区间的互补合作,促进园区间的协同发展,共建有序连接、高效畅通的跨境产业链供应链体系,建设东盟国家与中国广东重要的经贸合作平台,为企业提供一个合作发展的载体,让企业既能很好地进入国际市场,又能利用好国内完善的产业配套和庞大市场健康发展。目前,合作联盟成员已有10个成员园区。
湛江作为广东对接东盟的桥头堡,国际合作产业园建设取得了一定的基础。接下来,湛江市将加快推进国际合作产业园区建设,深入开展跨境产业合作课题研究,逐步梳理不同产业、不同行业企业对采用“湛江制造基地+东盟加工基地”模式发展的综合成本核算情况,提高对外合作及招商工作的精准度。同时,稳步扩大园区对外合作,发挥广东—东盟产业园国际合作联盟作用,继续筛选意向合作国家和园区,适度扩大对外合作“朋友圈”。完善交流合作机制,推动合作园区招商信息共享、资源互用、协同发展。此外,大力开展联合招商工作,继续跟进联合招商大会建立起来的对接关系,进一步扩大活动成果,继续推动园区开展多种方式的招商活动,争取更多项目落地园区。进一步完善各项工作机制,更有效地协调各方资源、推动项目落地。
广州市—湛江市产业转移合作园。 记者欧阳泽 摄
全力打造临港国际合作新天地
远眺雷州乌石港,潮水拍岸,往来的船舶穿梭行驶在浩瀚海面上。这里距离越南最近的港口仅158海里航程,是我省对接东南亚最近的出海口,也是湛江市临港经济区所在地。
2024年11月,广东省政府正式印发实施《湛江临港经济区总体建设方案》,总规划面积148.81平方公里(含湛江市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80平方公里),包括奋勇雷州片区68.99平方公里,乌石片区79.82平方公里;功能定位为打造国家战略联动发展的重要支点、面向东盟产业协作的桥头堡、连接内外循环产业发展的新载体;近期目标任务是汇聚一批产业链关键环节和关键企业,成为国内外产业转移重要目标区域。
湛江临港经济区与湛江市国际合作产业园、广东—东盟产业园国际合作联盟之间有何联系?记者了解到,从建设范围来说,湛江临港经济区的规划范围,囊括了湛江市国际合作产业园规划建设范围内的主体园区(广东奋勇东盟产业园、雷州经开区),湛江临港经济区和湛江市国际合作产业园两个园区之间,可以相互调配资源和叠加使用政策,政策叠加使用的优势能够促进两个园区的协同发展,为湛江进一步深化对外经贸合作搭建高质量平台载体。
从目标任务来说,湛江临港经济区与国际合作产业园建设目标方向是一致的,都是为了进一步有序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统筹用好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促进产业内外循环发展。从产业招商方向来说,广东—东盟产业园国际合作联盟能够为湛江临港经济区提供产业对接、产业链互补招商等国际交流合作平台,有利于湛江临港经济区积极承接周边国家和地区电子信息、新材料、轻工纺织、农产品等进出口产业就近转移,同时也有助于湛江临港经济区与合作联盟成员园区之间的互补合作、协同发展。
多重机遇叠加,发展潜力巨大。湛江临港经济区叠加了湛江大型产业集聚区、湛江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琼州海峡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广州—湛江产业转移合作园区“五区合一”的重大发展机遇和多个平台优惠政策,有助于打造成本洼地和产业高地。
近年来,湛江临港经济区已成功引进碧辉眼镜、大毛牛科技、美达玩具、宏旺微电子、超盈服饰等一批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出口加工型项目。2024年,湛江临港经济区新引进制造业项目65个,总投资额超240亿元;投资额超亿元项目43个,超10亿元项目5个;新增储备工业用地4045亩。
广东碧辉眼镜智造园自动化生产线。 记者张锋锋 摄
厚植沃土“筑巢引凤”
湛江临港经济区的区位优势得天独厚,不仅距离东南亚最近,还拥有10万吨级码头和20万吨级航道建设条件,产业园区电力、蒸汽、天然气等基础设施配套完善,生产要素成本低。
如何更好“筑巢引凤”?接下来,我市将顺应产业转移发展动向,充分发挥港口、土地、人力成本和国内先进技术等比较优势,积极承接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和京津冀等地的电子信息、新材料、轻工纺织、农产品加工等产业转移,衔接东盟主导产业体系,着力打造以出口加工为导向的现代产业体系,构建临港特色产业集群。大力发展能源电力、海洋工程装备、物流、跨境电商等配套产业,拓展延伸产业链。
如何推动湛江临港经济区加快建设?我市将加快乌石港区开发建设,推进《湛江港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加快规划建设乌石港区码头、航道和推动周边铁路公路路网建设,提高港口集疏运能力。推进改革创新试点,谋划建设“零碳园区”“低碳园区”,推动园区绿色发展;围绕临港经济区重点发展产业,加大高层次产业人才、招商人才精准引进力度。优化营商环境,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开展跨境贸易便利化全环节改革,完善临港经济区公共服务、民生服务配套设施等。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是招商引资的“法宝”。我市将做深做实招商服务“七件套”——熟地招商、拿地即开工、全程代办、厂房代建、融资租赁、产业基金和固投奖励,优化园区营商环境。创新招商引资模式,聘请专业机构的职业招商人才、组建常驻招商团队,重点聚焦电子信息、新材料、轻工纺织、农产品进口加工等行业,进行精准招商。实施“二号章”审批模式,由原来多部门“串联式”审批模式,改为“并联式”“集约式”审批,提前并联受理审查相关资料,安排服务专员,从立项到竣工验收提供全流程代办服务。此外,湛江临港经济区还实行集中连片开发,提供标准化或个性化厂房、业务用房等配套基础设施设计、代建服务,助力企业实现“拎包入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