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湛江云媒账号

赤坎区以老建筑为切入点——

时光深处绘出文旅精彩华章 老旧巷弄里书写温暖民生答卷

2025-01-27 08:56 来源:湛江日报 作者:文/记者许翠燕 见习记者倪婉婧 通讯员何美幸 郭优 图/记者殷翊展

修复后的广州湾商会会址吸引四面八方的游客前来游玩观赏。

作为老城区,赤坎有许多不同年代的老建筑,它们矗立在街头巷尾,深嵌于城市肌理,历经风雨沧桑,见证时代变迁,是一座座“开放式的城市博物馆”,更与许许多多的居民生活息息相关,是市民游客“看得见”“摸得着”的乡愁。

近年来,赤坎加快推进古商埠历史文化街区活化利用工作,让老建筑留下城市记忆,延续城市文脉;大力推进老旧小区改造,让充满烟火味的老社区焕发生机活力。以老建筑为切口,赤坎从时光深处绘出文旅精彩华章,于老旧巷弄里书写温暖民生答卷。

“修旧”续传文脉 守护城市记忆

“千年古商埠、半部湛江史”。漫游赤坎老街,你可以看到,传统民居、南洋、法式、欧式等各种风格建筑。此外,古井、寺庙、码头、名人旧居、民居旧宅散布在老街巷弄。目前,赤坎古商埠仍存有晚清和民国时期的建筑79处。

老建筑,是历史文化的“记录本”,见证了赤坎古商埠繁盛的辉煌历史,也承载着城市记忆。保护老建筑,本质上就是保护那些弥足珍贵的岁月痕迹和文化印记。

为再现老街历史建筑的风貌,近年来,赤坎加快推进古商埠保育活化利用项目,积极推动历史建筑保护性修复,让老建筑“留下来”,使其“延年益寿”。

被列为湛江市文物保护单位的广州湾商会会址,是古商埠保育活化利用项目的典型案例,在推进修复过程中,坚持按照“修旧如旧”原则进行“活化”。

“在修复过程中我们对会址内1925年的黑红黄色水泥花砖进行了复原,整个空间的色彩设计也进行呼应,外墙则根据近期开云(中国)资料采用了大面积的黄色墙面涂装。”赤坎区文化旅游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头戴簪花、身着汉服的李同学被广州湾商会会址风格别致的法国钟楼式建筑吸引,先是拍照、打卡,随后用手机扫一扫墙上的二维码,了解这座百年建筑的历史。走进建筑内部,“小林漫画”阅读空间一幅幅诙谐幽默的漫画作品,让年轻人感觉很“疗愈”。李同学说,这趟老街之旅,既“旧”又“新”,是一次很独特的旅游体验。

以用促保、激发活力,是对历史建筑的最大保护。赤坎老街创新探索历史建筑再利用,以点位建设为载体,每完成一批新的点位修缮改造,就打造不同的历史文化体验场景。

清代末年的大昌商铺,成为街坊听戏曲、讲古的戏社;昔日的“广州湾第一照相馆”——静园,经过修缮活化为“岁月如光”主题展览馆;旧“染房街”上,广州湾国际通道馆、广湛同心展览布展等建成对外开放,打造非遗文创一条街。

“赤坎古建筑文物众多,又集中在赤坎老街片区,我们想以城市历史和发展为展示主题,打造一个具有引领城市文化、弘扬城市精神、搭建城市多元文化交流平台等功能的博物馆集群。”赤坎区文旅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目前,赤坎正加快推进森园、润园等建筑单体改造活化,指导古商埠系列展馆精心布展,举办博物馆奇妙夜等特色活动,加快形成粤西地区规模最大的展馆集群,为人们触摸历史深处的古商埠提供丰富的载体。

大德路129号小区原杂草丛生的闲置空地改造为运动休闲广场。

共建“好社区” 老街“活起来”

对于老街,赤坎不仅要打造游客游玩的“靓景区”,更把古商埠街区改造作为民生工程推进,致力打造居民舒心生活的“好社区”。

古商埠保育活化项目二期工程对48个单体点位进行改造,有效解决了公房修缮、道路改造、雨污分流、灯光亮化等群众急难愁盼难题。全面开展街区危房综合整治,加快消除老房屋安全隐患。目前,已对一批空置危房或有经济价值房屋进行修缮维护,让符合条件的居民回迁,妥善安置公房住户。

社区参与,对于历史建筑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举办“赤坎故事全民讲”,以“专家讲+全民讲”讲深讲透历史文化街区故事、广州湾故事;广泛动员各方力量共同参与老街活化保护,招引更多有社会责任感的青年创客进驻老街,引入特色茶馆、精品咖啡馆、人文书店等吸引年轻人消费的新业态,开放一批公共文化展示空间、人才驿站、展馆、文创商铺……老街“活”了起来。

原居民愿意回到老街居住,外面的人愿意来创业,赤坎进入保护利用、创新发展的良性循环。

老小区换新颜 幸福“旧地升温”

赤坎一直是湛江政治商业文化中心,这里是大批机关单位办公场所所在地,也是广大职工群众安居之所在,分布着不同年代的老旧住宅小区。

行走在赤坎老城区,往往可以在一条街巷上同时看到石米墙、马赛克、瓷砖墙等不同材料工艺外墙,不尽相同的建筑风格的老旧住宅区。它们成了城市记忆、片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上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的建筑,在我们社区都能看到,可以说这里是‘城市建筑博物馆’。”步行在寸金街道九二一社区大德路、立新路一带,社区党支部书记谢康凤指着一幢幢建筑,不假思索地说出建筑物建于哪个年代,产权属于哪个单位,共有多少住户。

据统计,赤坎区2000年以前建成、亟须改造的老旧小区300多个,大致可以分为政府机关单位宿舍小区、企事业单位宿舍小区、早期商品住宅小区、无人管理小区4种类型。这些小区普遍存在大量环境差、设施缺、破损大、管理乱等“通病”,给居民生活带来极大不便。

赤坎区把老旧小区改造作为提升城市品质、改善民生福祉、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推进298个老旧小区改造。大德路129号小区是改造最为出彩的样板。

倾斜的危墙改造为文化墙,再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生活场景,闲置空地改造为运动休闲广场,杂乱无章的“三线”重新规范布置,陡坡上加装了扶手,居民用闲置的绿植打造出一方景观。冬日暖阳之下,以黄色为主调的大德路129号小区显得温暖又带有怀旧风。

该小区始建于上世纪70年代,有69户居民、9栋楼房,小区产权分属多个单位和公司,改造前,排水排污堵塞、楼面发黑脱落、环境卫生差。

“以前这里杂草丛生,臭气熏天,蚊子又多。现在环境舒服多了,我们大家都很满意。”在运动休闲区和儿子打羽毛球的陈女士5年前开始租住在此,她说,改造后的小区居住环境大为提升,让一家人“进城”后能安心生活,大人做生意,小孩在附近学校读书。

在南桥街道百园社区,23个零散老旧小区连片实施统一规划改造,让小区居住环境大为改善。在此基础上,社区以入选省住建厅开展完整社区建设试点项目、湛江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社区为契机,聚焦人民群众关切的“一老一幼”设施建设,不断满足居民生活便利需要,改造或建设小区及周边适老设施、无障碍设施、文化休闲设施、体育健身设施等,拓展生活圈的服务半径,整体提升片区生活环境。

2020年以来,赤坎区累计投入约7亿元资金推进老旧小区改造,惠及3.15万户居民,推动居民生活质量“原地升级”,幸福感、获得感“旧地”提升。

南桥街道百园社区一小区升级改造后,人居环境更舒适。

深化共治共享 让老小区“常新”

保障改造好的老旧小区“常新”,做好老旧小区管理“后半篇文章”尤为重要。

中华街道的市糖烟酒公司宿舍小区建于上世纪70年代早期,2022年5月改造完成后,实现大变样、换新颜。智能充电桩、视频监控、消防器械等投用,让居民安全感满满。小区值班室墙上张贴着一张显眼的小区文明公约,“自觉整理门前卫生、公共通道不能停放车辆、养宠物要防疫……”小区文明公约里7条倡议由小区住户一户一句拟定。

改造完成后,小区业主在小区党小组、小区管委会带领下,齐心参与小区治理,健全系列小区自治管理制度,小区从“无物业、无管理、无门禁”小区变成了宜居和谐的小区,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归属感大大增强。

“大院是我们自己的家园,我们把大院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情来做,邻里关系比较和睦。现在小区环境和管理好了,房子租金也涨了,还有部分住户重返小区居住。”在此居住近40年的吴伯是小区3名值班员之一,每天轮流值班,热心维护小区环境。

针对老旧小区改造后引入物业比例不高、管理维护服务跟不上的难题,赤坎创新“大物业”管理模式。鼓励引导改造小区组建业主委员会或成立居民自治互助小组,在条件成熟的小区引进物业管理,采取市场化运作的模式,通过业主缴交物业管理费+小区停车位、广告位等公共资源租赁收益,多措并举保障物业管理服务经费,建立完善微利可持续的长效发展机制。

从好房子到好小区,从好小区到好社区,从好社区到好城区,赤坎通过老旧小区改造,不断满足人民对更美好生活的期待,助力共建共享美好生活。

编辑:王闻闻
值班主任:苏碧银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湛开云(中国)

  • 800名建设者奋战一线  奏响“新年奋进曲”
  • 年味满港城
  • 廉江:各特色街灯火如昼照亮“夜经济”
  • 雷州曲街启动2025新年盛典
  • 坡头镇足球超级联赛即将开赛
  • “廉江有戏”大楼落成暨2025年春节系列文化活动启动
    热点新闻排行
  • 月点击
  • 周点击
  • 日点击
  •   
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