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佳节即将来临之际,我市各地积极行动,广泛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新春慰问活动,营造出欢乐祥和、团结和谐的节日氛围。(1月20日《湛江日报》)
春节,是阖家团圆、辞旧迎新的温馨时刻,也是汇聚爱心、传递温暖的重要契机。在这个充满希望的时节,我市积极开展各类新春慰问活动,把关怀与温暖送到劳模工匠、困难职工、环卫工人、公安民警等群体之中,成为迎新春最美底色。
走访慰问,“问”是关键。在慰问中不能只“走”不“问”,还需通过“问情”“问需”“问计”“问效”,才能了解慰问对象的所急、所盼、所望。
要聚焦“困难”,让慰问更有温度。从慰问对象来看,既有困难群体,也有基层干部。做好新春慰问,要聚焦“困难”,不仅要送慰问物资,更要与被慰问者进行面对面、心贴心交流,有针对性地帮助其解决实际困难,让慰问更有温度。要注重从拉家常中听出“弦外之音”,设身处地站在被慰问者的角度,读懂他们最真实的想法。如此,才能打开话匣子、温暖心窝子。
要聚焦“问题”,让慰问更显实效。新春慰问,不光要“问”,更应着力于“答”。要聚焦“问题”,将走访慰问作为“寻策”良机,认真听取不同群体的工作建议,访出工作“真经验”,寻出发展“金点子”,使走访慰问变为主动寻“策”问“计”的生动实践。对被慰问者生活中存在的问题、亟待解决的难题,要通过后续的“回头看”“跟踪办”,使送温暖成为“常温”“恒温”。
这一系列新春慰问活动,是社会凝聚力的生动体现。它让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无论身处何种岗位,无论境遇如何,都被这座城市所牵挂、所重视。在慰问活动传递的温暖中,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断增强,社会的向心力与凝聚力也在悄然提升。
这种关怀与温暖,更应化作一种长期的、持续的行动。春节慰问只是一个缩影,我们需要将对各类群体的关心融入日常工作与生活的点滴之中。比如,建立常态机制,对于困难群体的生活状况进行动态跟踪,确保及时发现新问题并予以解决;对于为城市默默奉献的劳动者,在平日里给予更多的尊重与支持,改善他们的工作环境,提升他们的职业认同感。同时,我们还应鼓励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到关爱行动中来。企业可以发挥自身资源优势,为困难群体提供就业机会与物质援助;社会组织能够组织形式多样的志愿活动,给予精神慰藉与生活帮助。当全社会形成一股关爱他人、互帮互助的热潮,“温厚湛江”将更具温情、更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