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粤西的山村,有一座老房子静静地伫立着,它不与旁边的楼房比高矮,也不与同类的房子论短长。老房子为砖瓦结构,面积不大不小,农村叫做两座落,两座房屋由厨房与杂物房连接,中间设有天井,用以采光与通风透气,地板用石灰与黄坭混合夯实,不算平坦但也算结实,它是我全家老小安身立命的地方,更是我童年成长的地方。
老房子建于上世纪饥荒年代,是父母节衣缩食,一边为生产队出工,一边利用空余时间积攒材料,历尽千辛万苦而建成。老房子倾注了父母毕生的心血与精力,记载了他们一生的艰辛!老房子门前不远处是吴氏五福堂,常年香火缭绕。我的家人受祖先庇佑,虽然日子过得紧紧巴巴,但也活得平平安安!
老房子左侧,父亲开垦了一块荒地,用以种植番薯,在那缺衣少粮年代,番薯可是个宝,嫩叶可以充饥,老叶可以喂猪,番薯可以饱腹,这块番薯地成了全家的命根子。
老房子右侧,生长着一行行茂密的黄皮树,年年开着洁白的花,香飘山村溢香四野,引得蜜蜂嗡嗡鸣叫,不知疲倦地来回采蜜;诱得蝴蝶互相追逐,翩翩起舞。黄皮成熟后一片金黄,树上像挂满串串金珠,黄澄澄金灿灿,让人垂涎欲滴。每逢圩日,母亲总是摘些黄皮果去赶集,卖点小钱购些急需的生活用品。老房子后面是小山,祖先在山上种有各种各样的果树,不同季节都有数量不多的不同果子成熟,可为我充饥可为我解渴,大大地弥补了我的饮食不足。
成年后,我告别了老房子,走向社会并踏上了从军之路,在部队这所大学校里,我勤学苦练,摸爬滚打,为祖国站岗,为人民放哨,学会了多种军事技能,提高了组织指挥和管理部队的能力,由一名战士逐渐成长为正团职处长,为部队的全面建设贡献了一份力量,为青春写下了光辉的一页。1997年因家庭的一些实际情况,我向部队申请转业进入广东省公安厅,工作转换后,我热爱本职,干一行爱一行,尽心尽力,尽职尽责,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继续为公安工作贡献力量,直至2015年到龄退休,并安居于花城广州。
可不管我走多远,身安何处,那历经沧桑,斑斑驳驳的老房子仍在我心中,并时时勾起我深深的记忆,老房子的一砖一瓦,一扇扇木门,一张张板凳,天井底下的几块青苔,都是那样的熟悉,那样的清晰。特别是那袅袅的炊烟,梁下的燕子窝和年年归来的燕子,从天井飞进飞出,成双成对呢呢喃喃,悄悄诉说着它们不变的承诺,仿佛是在向屋主人送来甜言蜜语:不吃你的谷,不吃你的米,借你的屋给我生窝蛋孵窝仔。这些情景让我挥之不去,记忆犹新。触景生情,此情此景让我更加思念远去的爹娘,母爱伟大,父爱如山,情到深处让我潸然泪下!
回忆老房子,它让我重新回到了童年,回到了那温暖的家。老房子在我心中,不仅仅是一座建筑,它是记忆的港湾,是心灵的归宿,是感情的寄托,是岁月的印记。它能使我放下游子的过往与所有疲惫,找回了最初的自己。
老房子见证了我家庭的和睦与温馨,见证了我家人的勤劳与艰辛,见证了历史的变迁。它记录了我的成长历程,装满了我童年的记忆,装满了我对亲人的牵挂,装满了我深深的故乡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