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最高人民检察院开启“检护民生”专项行动的大幕。民之所盼,检之所向。湛江市检察机关迅速响应,将目光聚焦于民生的每一个细微角落,用实际行动书写为民服务的温暖篇章。
聚焦重点:守护民生根基,从舌尖到身边
在农贸市场的生鲜区,一盏盏“生鲜灯”曾让市民李阿姨犯了愁。“每次买肉回家,总觉得颜色和在市场看到的不太一样,心里不踏实。”李阿姨的担忧并非个例。今年,湛江市检察机关敏锐地捕捉到这一问题,果断出击,发出12件检察建议,督促相关职能部门展开专项大检查。“我们一家老小的吃喝都从市场来,现在整改后,买东西放心多了。”看着市场里规范照明下新鲜干净的食材,李阿姨由衷地感叹。在这场守护食品安全的行动中,全市1200余家商户完成整改,常态化监督检查机制得以确立,成为市民“舌尖上的安全”坚固防线。
而在社保领域,湛江市检察院的检察官们发现了行政机关在医保基金追回工作上的滞后。“医保基金是老百姓的‘救命钱’,每一分都不容流失。”湛江市检察院有关负责人表示,通过检察建议,35万余元的医保基金被成功追回,重新回到保障民生的正轨。坡头区检察院推动多部门协作,追回约32万元基本养老金,这背后是检察官们无数次的沟通协调。“每一次的对接会议,每一份文件的商讨,都是为了让民生保障更坚实,我们不能让老百姓的养老钱有任何闪失。”坡头区检察院的检察官们深知责任重大。
赤坎区的宝妈张女士也曾有过困扰:“带孩子出门,找个合适的母婴室太难了。”听民声,解民忧,赤坎区检察院和坡头区检察院主动履职,以检察建议推动公共场所新建3个母婴室,完善30余处设施,并安排专人维护。“现在出门方便多了,孩子能舒适地休息,我们做妈妈的也安心。”张女士笑着说,这一改变为妇女权益保护增添了一抹温暖的色彩。
经开区和遂溪县的残疾群体也迎来了生活的新变化。经开区检察院工作人员在走访中发现,许多残疾群众出行不便,通过磋商会议和检察建议,辖区内主要公共服务机构和商圈的无障碍环境设施焕然一新。90余处无障碍设施的增设和改造,70个无障碍停车位的新增,为残疾群体打开了融入社会的便捷之门。
多方协同:汇聚保护力量,共建美好家园
强化执法司法协作配合。湛江市检察院与行政机关紧密携手,会签一系列文件,在耕地保护、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等关键领域搭建起协作的桥梁。“我们人大代表和检察院一起监督,就是要让这些关系到老百姓生活质量的问题得到彻底解决。”近日,霞山区人大代表赵先生在一次联合监督行动中说道。近年来,霞山区检察院依托与区人大的协作机制,在红树林湿地保护和老年人权益保护等领域掀起了多部门联合监管的热潮。吴川市检察院办理的农药包装废弃物污染案件,更是推动人大代表提出完善农用废弃品处置的建议,实现了代表建议与检察建议的无缝衔接,为生态环境保护注入强大动力。
经开区检察院邀请残疾人代表参与无障碍设施跟进监督,“让残疾朋友亲身感受,才能真正发现问题所在,我们的监督也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经开区检察院检察官介绍道。在现场,残疾代表们认真评估每一处设施,他们的意见成为改进的关键依据,让无障碍设施更加贴心、实用。
数字赋能:点燃监督引擎,提升治理效能
雷州市检察院研发的“公益诉讼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在全国平台崭露头角,全市检察机关借助这一模型火力全开。在某小镇的餐饮一条街上,检察官通过模型发现了多家店铺存在燃气安全隐患。“老板,这个可燃气体报警装置一定要安装好,这关系到您和顾客的生命安全。”检察官耐心地向商户解释。全市共发出53件检察建议,推动整治45个镇(街道)的500余处餐饮场所安全隐患,燃气“安全阀”被紧紧拧住。
赤坎区检察院运用模型排查出未按规定缴纳建筑工程扬尘环保税的信息70余条。“这些税款的征缴,关乎城市的环境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我们借助数字的力量,让税收监管无死角。”赤坎区检察院工作人员表示,赤坎区检察院通过系列措施,最终成功推动职能部门征缴税款80余万元,为城市的蓝天绿水增添一份保障。
霞山区、廉江市、遂溪县检察院通过模型精准筛选出三地违规领取高龄津贴的情况,共计1553人次。检察机关深入社区,核实情况,并发出检察建议,督促职能部门挽回国有财产损失,让民生保障更加公平、公正。
今年以来,湛江市检察机关在“检护民生”专项行动中,用聚焦重点的精准、多方协同的智慧和数字赋能的高效,书写着公益诉讼检察的温暖篇章,让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在“检察蓝”的守护下更加绚丽多彩。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