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湛江云媒账号

木薯吟

2024-12-01 10:30 来源:湛江日报 作者:黄华

日前,父亲打电话和我说种在老家院子里的木薯应该可以收获了,让我抽空回家处理。我回到老家,打开院子的大门,看到了久违的木薯。

自被种下后,这些从来不曾得到半点呵护,半点照料的木薯长势良好,枝叶丰茂,在冬日清晨的寒风中,已有一人多高的木薯迎风飘舞,傲然而立。

目睹此景,关于木薯的记忆瞬间涌上心头。小时候,家里经济条件不好,可供选择的食材甚少,而木薯是家里常备的食物,且做法多样,是我记忆中的美味。

蒸木薯是最简便吃法。将新鲜的木薯去掉表皮和里皮,切成条块,放进清水浸泡一段时间,然后放进蒸锅中蒸至筷子能轻松插入即可出锅。小时候的我总是在母亲刚把蒸好的木薯端出锅时,就迫不及待地去用手去抓,觉到烫手就迅速放下,或者往空中一抛,掉下后接住还烫手又抛,再接住,如此反复两三次,稍凉就赶紧入口。蒸出来的木薯粉糯香甜,咬一口唇齿留香。

木薯粥是家中日常主食。母亲沿用农村人的常用做法,将木薯去皮后用清水浸泡一段时间,再用工具将其刨成丝状,然后晒干。煮粥时,根据自家的条件和家人的习惯口味,按照一定的比例配备木薯丝和大米,清洗干净后便可煮粥,配点咸虾酱,一下就能喝两三碗。

木薯籺是偶尔才能吃到的美食。母亲将处理好的木薯碾磨成粉,掺上少许面粉,加上刚烧开的水将粉和成面团,掐一小坨面团揉成圆形面皮,把预先炒制好的馅料放进去,包成鼓鼓的椭圆状,再用生菜包裹起来,就完成了木薯籺的制作。上蒸锅蒸二十多分钟,木薯籺就可以出锅了。那时,家里条件有限,用来制作馅料的多是萝卜丝、香菜、生葱、韭菜、花生米碎、小虾干,偶尔才有点肉沫。尽管如此,偶尔才能吃到的木薯籺就是我心中的美味,只要能吃到,我会格外开心,充满幸福感。

后来,我外出求学,毕业后留在县城工作,在县城安了家。父母为帮助我弟照顾小孩随他们在省城居住了。大家只是过年过节才回老家短暂聚在一起。再加上家里生活条件比以前好了很多,可供选择的食物多了许多,我就极少吃到家里用木薯做的食品,心里甚是想念。

今年年初时,我们一家三代回到了老家团聚。堂叔给我们送来了一袋木薯粉和一些木薯种茎。母亲用木薯粉和丰富的馅料制作了我心心念念的木薯籺。我吃到了感到很满足,我小儿子第一次吃奶奶做的木薯籺,也觉得非常好吃,连呼以后还要吃。

父亲就在老家院子里开辟了一块地,用来种木薯。当时,我疑惑地问父亲:“大家很快就要离开老家了,现在在院子种木薯,土地那么贫瘠,又没有人照料,木薯能成活吗?”

父亲笑着告诉我:“木薯非常粗生,适应性很强,对生长环境要求很宽松,不需要照料也能成长。”

我对父亲的话将信将疑,但也没放心上。随着春节假期的逐渐结束,我们也陆续离开了老家,去到了各自的常住地。留守老家的只有父亲新种下的木薯。

到了七月,台风过境。我回老家查看房子是否受灾。才看到父亲年初时种下的,早被我遗忘了的,从不曾得到任何照料的木薯。尽管受到台风的侵袭,个别木薯被吹得东倒西歪,枝叶也破损严重,但还是有不少木薯风吹不倒,已然有大半人高,亭亭玉立,颇有英姿。这让我很是震撼,不由想起父亲当初种下木薯时说的话。

怀着敬意,我用手将被台风吹倒的木薯一一扶正,并简单地用脚踩泥将其固定。我相信,台风吹不垮的木薯,不需要照料,也能自主生长,傲然挺立。

果然,当我再次看到这些木薯时,在它们身上,已经看不到任何被台风侵袭的痕迹。它们迎着寒风,惬意地舒展着挺拔的身姿,显得特别伟岸。让我忍不住吟唱:

扎根贫瘠不言苦,红臂绿掌随风舞。

无需呵护自成长,最应称道是木薯!

编辑:王闻闻
值班主任:李映霞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湛开云(中国)

  • 港城暖秋亲子乐
  • 滨海揽胜 携手共赢
  • 第五届张树政糖科学奖在湛江揭晓
  • 深江高铁全线首节段钢梁架设完成
  • 民族欢聚 同心同行——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赛会综述
  • 省属国企选择湛江 携手共赢未来可期
    热点新闻排行
  • 月点击
  • 周点击
  • 日点击
  •   
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