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湛江云媒账号

66年前雷州青年运河建库开河,至今仍让亲历者热泪盈眶

万里河渠出鹤地 续载豪情踏新途

2024-11-14 09:44 来源:湛江日报 作者:记者崔财鑫 吴建韬 何杰

蓝天白云下的鹤地水库渠首。记者李忠 摄

开栏语

每片热土都有底色,每座城市都有灵魂。

对湛江,我们除了乡愁和热爱,还有魂牵梦萦的“湛江味”,更有亟待赓续传承的基因和血脉。

在红土地上寻经问典,叩探人文印记,是今日开栏的《典湛》所承所载。

生于斯,成于斯,录于斯,愿报于斯。

 锤挥钎落,坚石为开,山移为库。

到底是一种怎样的精神力量,在艰苦岁月里,能让30万青年燃烧激情排除万难,在雷州半岛北部移山造海战地戡天!

秋冬之交,湛江日报“典湛”工作室一行在廉江市河唇镇的雷州青年运河红色教育基地展馆留言本上看到这样的留言:“致敬曾经的青春,湛江人永远的精神图腾……”走访参加雷州青年运河建库开河的耄耋老人们,言语间扬臂挺膺,似乎回到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浩浩乎,澄波万顷,锁于大坝群山。走出展馆,映入眼帘正是开建于66年前的鹤地水库,更是留言本上“湛江人永远的精神图腾”的源头。

水面时时卷起微波,似乎能够感受到来自六十多年前的那种“战天斗地”的豪情,其中的精气神至今仍激励着湛江克难奋进。

万人上阵加固新修的堤坝。

惊人数据 干出奇迹

雷州青年运河建库开河时,湛江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1954年晚造时节的13号超强台风横扫雷州半岛,损失惨重;1955年的春夏两季大旱,近半数农田无法耕种。

雷州半岛北部的九洲江易涝,南部的南渡河水系不敷所用。民谚素有“浸死雷北,旱死雷南”之说。改变雷州半岛干旱的出路只有修水库建运河,蓄盈补亏。

其时,因国家重点水利项目新丰江水库要在“二五”期间开建。国家难以同时安排足够资源支持,建议雷州青年运河项目延至下一个“五年计划”。

等,就意味着再受五年旱涝灾害煎熬。从根本上克服困难,只有干!1958年5月15日,中共湛江地委作出《关于兴建雷州青年运河的决定》,地委第一书记孟宪德任运河建设委员会主任,建库开河大幕随之拉开。

“建库”即在九洲江上游和中游交接部的廉江太平、石角两乡,建设蓄水量10亿立方米规模的鹤地水库,拦洪保田;“开河”即修建多级渠,使廉江、遂溪、雷州、湛江市郊约250万亩土地得到灌溉。

工程初步预算的1亿元(按1958年口径),除国家投1500万元用于主要建材和迁安外,大部分均由湛江自筹。当时含1市12县在内的湛江专区总人口刚过600万,按现湛江市行政区域统计的人口约261万。每日调用5万至30万青壮年劳动力(大部分为就近调用)参建,需要何等强大的动员力!开工不到一个月,工地指挥部堆满了各地支援的物资和粮食,仅供拉车的耕牛就有7120头。

建库开河,统计到干渠一级的建库开河的总工程量仅土石方便达7300多万立方米,各地支渠以下渠道工程量难以明细统计。按保守折算的数据,建库开河的土石方量超过28个埃及胡夫金字塔。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郭沫若写有诗句:“三十万人齐努力,亿千方土起平川。移山造海千秋业,战地戡天亘古传!”

建库的关键环节——截断九洲江。 (开云(中国)除署名外均为资料图)

“库一代”的信念:

排除万难 争先唯干

“排除万难,艰苦奋斗;大胆想,大胆干,大胆创造发明,提高工作效率……不完成任务,决不收兵!”1958年6月10日,16万名来自各县各单位的劳动者在运河上游动工典礼上握拳宣誓。现年80岁的吴云英老人正是其中一员。

1958年5月,离规划库区不远的太平乡风梢大队召开建库动员会后,体重仅80斤、刚小学毕业的吴云英便缠着大队干部,要加入建库大军。其时,所有参建民工均编入民兵组织,实施军事化管理。10来天后,吴云英背着衣被,一手用锄头挑着10斤大米和畚箕,另一手夹着家里拆下的杉木门板随“风梢营”步行两小时,提前进施工现场。搭好“人”字顶通铺工棚后,门板就是床铺。当时进场民工都是自带材料、工具、口粮,各大队编制成营。出工村民除生产队里记工分外无额外报酬。

开工后,因为各团营连要开展劳动竞赛,身瘦力小的吴云英和十几个年小队员自组“罗成班”,不久改名“红孩子班”。其时,项目现场参建的青年突击队有3045个,先后涌现9000多个青年突击手,1700多人“火线”入党,3702人“火线”入团。

“红孩子班”人日均任务5立方米土,重11吨以上,需要一个壮汉的搬运工分90次才能抬走,垒起来比人还高。因为不愿意进度落后,“红孩子班”成员甚至等别人入睡后再溜出来加班干。一线重劳力岗位虽然饭管够,但就饭的仅有椰菜加点盐,每人每半个月会有半条咸鱼,只有各界来慰问时,大家才有肉吃。

时任石料装卸连连长的揭维业老人回忆说,当时上下一心同吃同住同劳动,地委书记挥铲、专员扛沙包、县委书记推车的场面比比皆是,劳动大军士气惊人。茂名一支支援队伍乘车到湛江后等不到班车,昼夜步行80公里到场后,放下行李就要开干。

从1958年10月5日至11月17日,工地组织“四大战役”,边竞赛边总结边提高工效。人日均工效从3立方米提高到27立方米。“回绞牛转列车”“弧形起土机”“滑轮起土机”“履带式空中运输线”等创新自制的“土机械”,大显神通。

1958年12月,青年运河上游工程代表参加全国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单位代表大会,获颁周恩来总理签署的国务院奖状。

1959年4月3日,鹤地水库开始蓄水。同年9月19日下午3时,渠首灌溉施水孔首放水,标志着经历14个月的苦干硬干,建库成功,营造出广东最大的“人造海”,湛江青年运河工程进入全面开河延渠的第二阶段。

从1959年下半年到1964年底,总长195公里,设计灌溉面积200万亩的东海河、西海河、东运河、西运河、四联渠等五条干渠陆续建成,运河水最西抵达雷州纪家,最南抵达雷州西湖水库,最东通过引青干渠抵达化州笪桥。

建库时期“红孩子班”的吴云英身穿“功臣”衣留影,脸上还带着稚气。

“库二代”的震撼:

干事精神 弥足珍贵

“雷州青年运河工程,是一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团结协作、百折不挠的英雄创业史,30万建库开河的劳动者就是30万的愚公,这是穿越66年的愚公精神,对湛江迎难而上后发争先,弥足珍贵。”谈及建库开河的精神,雷州青年运河管理局红色教育基地副主任揭育聪大为感慨。

2003年入职的“库二代”揭育聪,在整理史料中为一个个惊人的事迹和数据震撼,尤其是看到父辈的当年的留影后,激动得辗转难寐,他引用了鲁迅的名言:“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他觉得有责任,把建库开河的故事,告诉每一个后来者。

从2015年5月雷州青年运河红色教育基地开放至今,打造了建库开河纪念馆、运河群英雕像、全国护水文化长廊、名人题字石碑、运河群英故事厅、党史教育展厅、建库开河优秀党员风采宣传长廊等设施,前来接受教育和观光游览的人络绎不绝,截至去年就超过300万人次。

1964年《人民画报》刊发的雷州青年运河航运图。

“库三代”的憧憬:

凝神再干 湛江更好

同在红色教育基地的“库三代”黄淞星,还记得2007年从珠三角放弃优厚薪酬回湛考取现岗位的考题是如何进一步发展“雷州青年运河的水利事业”。“建库开河精神细化可以表述为‘为民、担当、奋斗、廉洁’,其核心就是‘干’——‘躺平’万事哀,唯干出奇迹。从拦截洪水灌溉万顷粮田到湛江‘大水缸’,再到现在库区接入西江水,用泵管将水输送到徐闻的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重要环节,雷州青年运河要惟干惟实走好新征程!”

每每在刷视频中看到环北广东工程湛江段车辆穿梭、铁臂林立的施工场面,黄淞星都十分激动,他深知,这一以鹤地水库为重要调蓄节点的工程,将进一步兑现66年前建库开河先辈的夙愿。

去年全面开工的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规模空前,设计流量每秒92.5立方米,年供水量16.32亿立方米(含云茂湛三条分干线),于云浮取西江水凿山施管入高州水库,建高鹤干线西连鹤地水库,南下直抵徐闻大水桥水库,将现有雷州半岛南部河水灌区范围直线南推60多公里,实现半岛灌区县域全覆盖,灌区总面积扩展到450万亩。

在运河管理局的留名墙前,从深圳到此游览的一家三代,其老者邓大爷正是当年的建库的参与者,他对“典湛”工作室一行说,和孙子一起看动画片《哪吒》时,那句台词“我命由我不由天”一下子触发他对66年前建库岁月的回忆,“独处的时候,回想起和突击队的队友们一起‘不服就干’‘唔执输’的场面,会热泪盈眶。”

编辑:王闻闻
值班主任:罗颖露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湛开云(中国)

  • 晨雾下的海湾之美
  • 科普讲座增强老年人健康意识
  • 巩卫知识、预防登革热知识公益宣教进校园
  • 遂溪县乌塘镇新屋村:“美丽庭院+”模式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 经开区逐梦深蓝 民安网织出新天
  • “小巨人”的大能量
    热点新闻排行
  • 月点击
  • 周点击
  • 日点击
  •   
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