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上海、深圳、浙江、江西等地,菜市场“代炒菜”服务悄然兴起。只要在“代炒菜”档口付几元到十几元不等的加工费,就可以把刚买到的新鲜食材,变成一份热乎饭菜。食材新鲜,现场烹饪,口味还可以定制,在一些一线城市深受欢迎。
菜市场“代炒”,“火”的时间节点可谓微妙。按道理说,今天的人们吃饭不再是个问题,即便没时间自己做饭,遍地的餐馆、随手的外卖,都已经足够方便。但或许正是在这种“工业化生产”的语境下,人们更有一种返璞归真的愿望,想重新找回属于家常菜的“锅气”。在菜市场兴起的“代炒”,就是在外卖和与餐馆就餐之间,蹚出了一条新路。无论是频频登上热搜的外卖“翻车”新闻,抑或是人们对预制菜质量的担忧(虽然很多担忧未见得科学),加之现代人忙碌的生活节奏,都为“代炒”创造了生存空间。于是,这一“新赛道”应运而生,成为破解都市人餐饮痛点的新选择。
针对菜市场“代炒”这种新兴产业,湛江本地有没有紧跟潮流应运而生呢?为此记者进行走访。记者在市区较大型的市场走访中看到,市场内一般分生鲜、冰鲜、熟食三大类,尚无发现有提供“代炒菜”这种行业。“代炒”能不能获得长足发展,甚至成为主流,还需要解决一些问题。霞山东风市场的管理人员告诉记者,“代炒菜”这个行业的运行,市场内需要提供更合理的场所,包括动用明火、通风、排污等。“如垃圾处理、油烟排放、价格是否合理等。特别是卫生问题,即便消费者自己备菜,但油盐佐料、烹饪器具等依然是商家提供,这些材料和器具的卫生是否过关,或者说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后如何界定责任等等,目前市区现有的市场模式根本无法满足‘代炒’业务。”
在一海鲜档口,记者遇到正在挑选花蟹的汪先生,他告诉记者,他在市区一家事业单位上班,在网上有看到上海那些大城市兴起“代炒”这种行业。“像北上广这些大城市,工作节奏快,人流量大,人们在高强度的工作环境下去寻找类似一种心灵安抚,即是‘家常菜’的味道,就是在外卖和与餐馆就餐之间,蹚出了一条新路。但在湛江工作节奏哪有北上广那么快?市民有时间自己下厨,况且本地的饮食偏向清蒸、白灼做法,“‘代炒’恐怕一时半会难以水土相符。”
记者接到报料在麻章黄外市场,有大排档专做小酒席专业团队,他们除了上门服务外,也接受来料加工,白灼的10元起,炒菜的15元起,具体价格还要看预定的菜式和数量。“在渔人码头、海田水产市场等地,也有市民买了海鲜到附近的酒楼加工,酒楼收取一定的加工费。单位聚餐、宴请客户等会选择到这些地方,主要是可选的生猛海鲜多,看得见多新鲜,而且面朝大海用餐,心情特别愉悦。”汪先生说道。
确实也有越来越多的地方在响应这种服务需求和情感诉求,在大力推动菜市场改造。比如,上海普陀区桃浦镇TAO爱吧生活体验馆(真南市场),就从马路摊位逐步演变成最潮的“智慧菜场”;青岛发布了农贸市场专项规划,提出要打造“旅游新型网红打卡地”;义乌新马路邻里市集,正探索“传统型菜市场”向“智慧邻里市集”转型升级……然而湛江“代炒”市场如何,是否能更好地带动海鲜美食之都提高美誉度,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