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廉江市河唇镇黄竹山村启动“美食村”项目建设。9月27日,廉江市河唇镇黄竹山“美食村”正式开业迎客,吸引一批又一批市民游客慕名前来打卡当地的特色美食。
短短一个月,河唇镇干部群众齐心协力改善人居环境,扎实推进乡村风貌提升,全力把黄竹山村打造成为一个集餐饮与休闲、美食与旅游深度融合的特色美食名村和网红打卡地,以“点亮一条街带活一座城”的新发展理念,引导促成广大市民游客与美味河唇的“双向奔赴”。
9月27日中午,黄竹山村一家以鸡汤为主题的饭店坐满了食客。
“美食村”开业迎客
小山村焕发新活力
走进黄竹山村,村口处“黄竹山欢迎您”六个大字首先映入眼帘。村牌的两侧,一侧连着国道325线,路面平坦舒适;一侧连着黄竹山村的商业街,直通蜿蜒的乡道。
黄竹山村位于河唇镇南部,距离廉江市区约3公里、河唇镇圩约6公里,至今已有380多年历史,因村中长着许多黄色的竹子而得名黄竹山村。
自20世纪80年代第一家山姜头鸡汤店开业后,该村逐渐发展成为以山姜头鸡汤为龙头,老鸭汤、鸡子汤、鹅饭等众多餐饮美食蓬勃发展的特色村。
当天,记者乘坐观光车沿着村道前行。这条以三种颜色为标记的“彩虹道”全长1.4公里,宛如彩色的“丝带”,路两旁郁郁苍苍的黄竹为“彩虹道”增色不少。据当地村民介绍,以前这里的路面坑洼不平,出行极不方便,现在路修得平坦干净又漂亮,不少村民傍晚都会在路边散步。
“彩虹道”两旁,商业街、美食街有序布局,一排排民宅错落有致。沿途的景观树和路灯整齐排列,栩栩如生的大小鸡雕塑巧妙地分布在绿树红花之间,颇为引人注目。
目前,商业街陆续有商家入驻。在“游客驿站”的一处摊位上,李梁仙夫妇忙得不亦乐乎——他们的摊位也在这天开业迎客。夫妻俩听说黄竹山村成功打造了美食村,便来“抢滩尝鲜”,租了一个摊位,一大早带着河唇杨桃沟的杨桃和番石榴来到这里售卖。“今天已经卖出了50多斤,我们河唇的番石榴又甜又脆,很受市民游客青睐,希望通过美食村这个平台,让更多的游客了解到河唇的特色美食。”
黄竹山村巧妙地以路为引,将休闲公园、体育公园、古树公园、八角井等景点“串珠成链”,不仅让游客能够便捷地领略村庄的美景,更带动了乡村农文旅产业蓬勃发展。
山姜头鸡汤。
一碗“山姜头鸡汤”
撬动美食消费活力
中午11时50分许,一家名为“山姜头鸡汤”的店铺门口早已停满了前来就餐者的私家车。除了粤T、粤E、粤A等牌照的车以外,甚至还有渝、桂、冀等外地车慕名而来。
店内座无虚席,点菜、上菜、收拾餐具……服务员们忙得脚不沾地。“山姜头鸡汤来了——”随着服务员的一声声吆喝,一碗碗热气腾腾的山姜头鸡汤被端到顾客面前。
自建村以来,黄竹山村几乎每户人家都种植山姜头,用其熬制的鸡汤纯白如牛奶,味道微甘,成为远近闻名的一道特色美食。2021年,黄竹山村山姜头鸡汤被评为“廉江市十大美食之一”。
现年75岁的黄兆棠20世纪80年代在村里开了第一家山姜头鸡汤门店,经过四十多年发展,门店规模越做越大,吸引了周边乃至外地顾客前来品尝。
“廉江市打造美食村,来消费的客人更多了,这对山姜头鸡汤产业的发展和品牌打造都是非常有利的。”黄兆棠说。
除了山姜头鸡汤,该村还有山地老鸭汤、鸡子汤等特色美食,每种美食都有相当数量的忠实“拥趸”。“为了这一口汤,我们特意从吴川开车过来。”正忙着点菜的市民刘先生告诉记者。
凭栏观景,临湖尝鲜。夜色降临,村里的门店纷纷亮灯,勾勒出村里的“夜色经济”轮廓。
去年,在外发展的“90后”小伙黄志柳回乡创业,在村里的一片荒地上开起了鸡子汤门店。平整土地、清理杂草、铺上石板、种上花草……经过一年的努力,这家颇具现代简约风的门店不仅成为远近闻名的一个网红打卡点,还为村里提供了就业岗位。
“村里打造美食村,经过绿化、美化、亮化,统一规划发展,对游客更有吸引力,更多游客慕名前来打卡消费。”看到村容村貌焕然一新,黄志柳有说不出的高兴,对未来发展信心满满。
“看,这是今天美食村开业拍的视频,发在新媒体上吸引不少市民观看转播。”黄志柳向记者展示了他当天拍的短视频。他不仅善于利用新媒体“招揽”生意,还积极宣传村里的美景美色,希望通过新媒体平台,展示美食村的特色美食,吸引各地市民的目光。
河唇镇党委书记彭新康表示,河唇镇将以此次打造“黄竹山特色美食村”项目为抓手,弘扬发展黄竹山非遗美食文化,以餐促旅、以旅兴农,着培育美食亮点,进一步带动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黄竹山村不少村民开设了“山姜头鸡汤”饭店。
干群同心齐上阵
30天“造”出一个“美食村”
“到现在都不敢相信,我们村在一个月内就变得这么美了!”说起黄竹山村的美丽蝶变,当地村民都很自豪,因为他们不仅是见证者,也是参与者。
超强台风“摩羯”过后,在黄竹山村“美食村”施工现场,处处是忙碌的身影,清扫垃圾、搬运杂物、改造八角井井口,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在这里干活的有不少是该村的村民,而且大家都是自发过来当志愿者,就是为了共同把自己生活的环境打造得更加美好。这是黄竹山村成功转变“干部干、群众看”为干群合力、踊跃参与“百千万工程”的生动写照。
“在打造美食村过程中,我们最大的特点就是‘干群同心、四方联动’。”河唇镇党委副书记陈光来告诉记者,黄竹山村聚焦乡村风貌提升、商铺招牌提质升级、道路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加强党建引领,充分调动外出乡贤、企业家、村民等多方力量参与黄竹山美食村建设当中,形成了干部带头、群众广泛参与、施工队伍抢抓工期、设计团队现场沟通的火热场面。
项目启动前期,个别群众不太理解,黄竹山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黄祖泽就把自然村村干部、责任心强的青年、骨干以及乡贤等组织起来,献计献策、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根据群众的生产生活习惯,尊重当地群众的意愿,发动群众主动参与全域风貌提升。
看到身边的环境一点一滴发生改变,参与进来的村民越来越多。大家纷纷化身“清洁工”“搬运工”,深入村道小巷,自备工具和饮用水,齐心协力清理村道垃圾、杂草杂树以及房前屋后杂物等;同时又当起“宣讲员”“调解员”,深扎施工一线,耐心为不理解建设工作的村民做好解释工作,及时协调有关困难和问题,有效保证了美食村建设有序进行。
“村里变美了,来这里的游客也越来越多,我们都很开心!”村民许姨当初得知自己的家乡要打造成美食村,很是支持。早上天刚亮,她就加入到打扫卫生的队伍中去了,有时更是一家老小“齐上阵”。
在项目推进中,中铁七局集团湛江工程有限公司主动请缨开展施工帮扶。施工队按照道路建设、房屋外立面改造、商业街及店招改造等11个子项目的“施工图”,与廉江市、河唇镇共商共建,每日一会商、三天一小结、每周一变化。施工队每天都有50人在现场忙活,高峰期达到100人。“作为扎根在廉江本地的央企,我们都希望能够为当地的‘百千万工程’出一份力。”该公司董事长韩文彬说。
村里有哪些景点?怎样挖掘历史文化内涵?如何根据现有的地质风貌进行改造?为此,广东中煦建设工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湛江分司景观设计部经理王东来与设计团队几乎每天都泡在工地上,现场对接、及时调整设计方案,力求让黄竹山村以崭新面貌呈现在大家面前。
短短一个月,干部群众团结一心、倒排工期、攻坚克难,共改造村庄道路约650米、铺设人行道300米;实现房屋外立面风貌提升14栋,面积达6500平方米;铺设草坪11000平方米、排污管道1836米。
黄竹山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声音】
因地制宜打响廉江
旅游餐饮文化名片
建设美食街、美食村是促消费促发展、带动就业的重要举措,是最接地气、最具烟火味的民生工程,是促进环境改善的重要抓手。近三年来,廉江贯彻落实“四大提升工程”,把旅游、餐饮作为重点工作来抓,目前已成功打造鹅街、鱼头汤街两大美食街品牌,推动“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助力打造“鲜美湛江”文旅品牌。
在各镇(街)特色美食街、美食村创建工作中,河唇镇、安铺镇争尝“头啖汤”。继河唇镇黄竹山美食村开业后,安铺镇也将举办美食街亮灯仪式,联动安铺旅游、文化、非遗等特色产业资源,助力“百千万工程”实施。
良垌镇、塘蓬镇、高桥镇、城北街道、城南街道等镇(街)也纷纷行动起来,以实际行动打造具有当地特色的美食街品牌,目前正逐步开展美食街的道路、照明设施、卫生清洁、灯饰亮化、“六乱”整治等工作,完善基础设施。
作为一座拥有悠久历史和独特文化的城市,廉江的美食琳琅满目,既有传统的粤菜佳肴,又有独具特色的本土美食。这座城市应如何因地制宜打造更多兼具烟火气、廉江味和时尚潮的美食餐饮消费新地标、新场景,将“美食资源”转化为“美丽经济”?
廉江市委书记陈恩才表示,建设美食街重在选址、设计,美食街要建在人气聚集、流量大的地方,以小切口打开大局面,“花小钱办大事”,结合镇(街)各自特色,吸引消费者。各镇(街)要做到资源融合、力量整合,形成一股劲、拧成一股绳,加快辖区内的美食街建设,齐心协力打响廉江旅游餐饮文化名片。
华南农业大学风景园林与城乡规划系主任、廉江市政府规划建设顾问李敏认为,美食街建设关联大众消费,是一项非常接地气的做法,通过廉江特色美食吸引人气、带旺城市,从而实现拉动其他行业发展。在建设过程中,各镇(街)需加强领导、发动群众,听取群众、经营户建议,建设村民、店家、游客均满意的美食街。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