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州雷高中学的美术班。
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30年来,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雷州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民生纾解民困,在教育、医疗和养老等方面锐意创新,深化改革,各项工作持续提质增效,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稳步提升人民生活品质,开创全市幸福和谐的新局面。
尤其是近10年以来,雷州市聚焦教育公平和质量提升,实施现代化、信息化建设,结对帮扶注入先进理念和教育资源,较好解决了教育区域不平衡的突出问题,朝着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目标奋进;坚持以人为本,以扎实举措帮助困难群体,解决困难群体后顾之忧,营造美好幸福的生活环境;坚持“大健康”理念,加快推进“健康雷州”建设,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在家门口就医急切需求。
致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教育事业是民生大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近年来,雷州市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引领,聚焦教育公平和质量提升,推动教育事业取得了显著成效,2015年被授予“广东省教育强市”称号,2016年顺利通过全国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市的督导评估,2019年被授予“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市”称号。
学位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也是难点。近年来,雷州市加大教育投入,加快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增加优质学位供给,新建、改扩建一批学校,增加优质教育供给。几年间便陆续新建了雷州一中高中部、雷州市特殊教育学校、九年一贯制学校雷州市第九中学小学部并顺利开学。同时落实城镇新建居住小区配套标准化学校建设,多个小区配套幼儿园移交教育局举办为公办幼儿园,较好地满足了人民群众对学位的需求。
优化资源整合,实现规模高效办学。雷州市通过“撤、迁、并、建、扩、改”等有效途径,调整优化全市教育资源配置,撤并5所乡镇高中。推进乡镇标准化寄宿制学校建设,18个镇及奋勇华侨高新区全面建成一所以上农村义务教育寄宿制学校。以镇为单位加强农村教育资源整合,鼓励乡村小学、教学点向城镇学校集中。2022年以来完全整合小规模学校137所,实现规模化办学。
创新办学模式,促进教育优质均衡。雷州市积极探索推进以强带弱的集团化办学新模式,组建城乡教育共同体,充分发挥优质教育品牌的龙头辐射和带动作用,促使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和受益面进一步扩大,校际、城乡、区域教育差距不断缩小。
持续强化师资建设,充分利用各方资源。近年来,雷州市加大教师补充力度,招聘录用教师1300多人,安排公费定向培养师范生入职240人,进一步优化教师队伍学科和年龄结构。同时实施银龄讲学计划,招募银龄教师200多人,充分发挥优秀退休教师示范引领作用,带动提升了雷州市农村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水平和教师专业发展水平。按照“课改”“质量”“创新”“提升”的工作思路推动“新强师工程”,有针对性地开展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全员培训、骨干教师培训、专家型学科带头人培训等。同时推进“县管校聘”改革,实行县域内义务教育阶段教师交流轮岗工作制度,缓解全市教师实际性缺编和教师学科结构性缺编等问题。
实施结对帮扶,共推区域教育发展。雷州市全面依托广东省深化全口径全方位融入式帮扶粤东西北地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政策,主动与广州白云区教育局、天河区教育局和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广州科技贸易职业学院、岭南师范学院等高校对接,建立结对帮扶关系,辖区内高中学校与湛江市、广州市有关学校签订县中托管帮扶“结对子”协议,在教育资源共享、学校结对帮扶、教师培训培养等方面加强交流合作,实现互利共惠、共赢发展。同时建立了县域内城乡学校结对帮扶机制,整合城区14所学校的优质资源,对口帮扶全市18个乡镇学校,促进全市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均衡发展。
推进教育信息化,实现优质资源共享。从以前单纯依靠一张黑板、一支粉笔的教室,几年间便覆盖了“校校通”“班班通”教学平台。同时,借助科技平台更好地统筹全市优质资源,依托城乡教育一体化课堂平台,城乡教育一体化“专递课堂”,探索“一校带多校”的教学模式,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推动城乡学校教育均衡发展。
全力解决群众家门口就医问题
自建市以来, 雷州市高度重视医疗卫生工作,致力提升当地医疗条件和医疗水平,聚力推进“健康雷州”建设,全力解决群众家门口就医问题,为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提供健康支撑。
据悉,截止到2023年,雷州市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833个,专科防治机构4间,公立二级医疗机构5家,农场医院7间,民营医院11家,中西医(含口腔)门诊133间;乡镇卫生院19间,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个,镇村一体化卫生站425间,社区卫生站80间,非一体化卫生站134间,门诊部、医务室等其他医疗机构12间。该市拥有开放病床位6960张,平均每千人口拥有病床5.25张。
2021年以来,雷州市紧紧围绕创建广东省健康促进市这一工作目标,坚持“以人为本,健康优先”的理念,认真贯彻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积极践行“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广泛发动、稳步推进,不断提升群众健康素养,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近年来,雷州市牢固树立“大健康”理念,以创建省级健康促进市为抓手,以促健康、转模式、强保障为着力点,从各个方面聚合要素、形成合力,全面优化健康促进支持性环境。
雷州市把健康理念融入文明城市创建,积极营造良好、健康的社会风尚;把健康理念融入城市建管。在城市市政公用设施建设中,主动融入健康元素,努力提升城市形象和城市品位。近三年来,该市建成了健康主题公园3个、健康步道3条。
把健康理念融入乡村振兴。雷州市建设规范化村卫生站406个,配齐38种基本设备,开通医保定点报销,实行24小时服务,方便农村群众在家门口看病。坚持开展送医下乡活动,加大健康科普宣传力度,进一步推动健康促进与乡村振兴有机融合,广泛传播健康知识,引导树立健康观念,提升群众健康水平。
把健康理念融入民生工程。将健康惠民项目列入为民利民十件实事,2021—2022年,家庭医生签约分别为72.35万人、70.43万人,签约率分别为49.30%、54.64%。分别为市民群众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体检,完成妇女“两癌”筛查近2万人,让群众得到实惠。
利用医技下沉基层,解决区域医疗不均衡问题,雷州市人民医院交由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托管。今年以来,在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医疗技术、人才资源、管理经验的精准帮扶下,雷州市人民医院在管理水平、学科建设、运营水平、人才培养等方面均得到有效提升,县域医疗救治水平得到明显进步。
大爱善举铸造爱心暖城
天南重地,爱心暖城。随着慈善事业稳步发展,藏在雷州人民骨子里的温厚博爱被激发出来,源源不断,持续擦亮文明友爱城市的底色。
爱心善举不是独角戏,而是众人行,雷州市慈善会愈发蓬勃。10多年来,其累计筹集社会慈款27546.15万元,有80多人次荣获市级“紫荆杯”、省级“红棉杯” 荣誉称号。同时,积极参与“广东扶贫济困日”等各项慈善送温暖、献爱心行动,支持村容村貌建设项目1201个,资助1551户贫困户建房,资助困难学生3206人次,救助患病困难群众5744人次,累计发放慈善资金24500万元,用实际行动展现了“大爱雷州、慈善雷州”的风采。
救助工作不断深化,扎实做好最低生活保障工作,五保(城乡特困人员)供养工作,加快救助机构建设,有力保障困难群众。从2005年3月开始实施供养工作。雷州市救助管理站成立10多年来,已累计救助求助对象8592人次,有效避免了流浪乞讨人员露宿街头现象,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积极的努力。
儿童福利工作稳步推进。雷州市建起首家社会福利院20多年来,已累计收养社会弃婴弃童526人,送养395人,为建设文明和谐雷州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自1994年以来,特别是近十年,雷州市不断加大固定投资力度,狠抓民生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建设,升级改造烈士纪念设施,完善配套养老服务中心等,各项民生项目顺利建成投用。近10年来,雷州市共筹集4300多万元投入养老服务机构建设,全市现有养老服务机构493家,全市养老服务能力大大增强,服务水平也大大提升。另外,总投资达12900万元的市养老服务中心建设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进。
目前,雷州市全力推进“双百工程”社工建设,实现镇(街)一级社工站百分之百全覆盖和百分之百到户服务覆盖。到目前为止,全市共有社工站21个,社工点108个,现有社工380名,在人员力量上有效保障了全市兜底民生工作。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