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湛江市推出《湛江市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年)》,抢抓低空空域改革、技术创新和规模应用发展机遇,加快培育发展我市低空经济。(9月25日《湛江日报》)
抢抓时机、抢先布局,用低空经济激发“腾飞”新动能!
近日,《湛江市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年)》出炉,引起广泛关注。《行动方案》规划清晰“路线图”:加快构建“1+4+40”的机场体系;培育八大特色应用场景;打造海岛场景示范模式;探索与粤港澳大湾区、海南自由贸易港在低空物流运输、航空应急救援等应用协调联动;力争低空经济产业规模达到10亿元以上……这标志着在低空经济这个新赛道上,湛江加力提速。
低空经济,是指以民用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航空器为主,以载人、载货及其他作业等多场景低空飞行活动为牵引,辐射带动相关领域融合发展的综合性经济形态。通俗地说,就是把“路”修到低空去。
近年来,随着无人机应用场景的日益丰富,低空经济产业已渗透至百业百态。作为一种新的经济业态,低空经济具有高科技主导、高效能运营和高质量发展等新质生产力的核心特征,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低空经济确立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后,在今年全国两会上,“低空经济”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热点之一。眼下,越来越多地方出台方案、谋划落子,争相布局这条新赛道上。
低空经济这条新赛道有多“火”?中国民用航空局发布的数据显示,到2025年,中国低空经济的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1.5万亿元,到2035年更是有望达到3.5万亿元。省内不少兄弟城市先后出台方案,铆足劲头、竞相追逐。在低空经济方兴未艾的这个关键当口、紧要时刻,湛江决不能犹豫观望。必须全力以赴、快马加鞭,把低空经济的时代红利牢牢掌握在手中,才能为湛江发展新质生产力积蓄更多优势。
赛道越是拥挤,越是要抬头看路。要遵循“因地制宜”的方法论,把准低空经济发展重点,找准工作路径和方式,发展有湛江特色、能发挥湛江优势的低空经济。特别是湛江位于“双区”、海南自贸港、北部湾城市群等交汇处,如何发挥湛江城市能级、区域中心、产业集群、空港枢纽等方面优势,在低空场景应用、低空产业培育、低空智慧赋能、低空资源集聚、低空设施优化等方面取得更多“实物工作量”,值得好好思考。
逐梦低空经济,湛江未来可期!湛江低空经济其势已起、蓄势待发。我们要乘势而上、顺势而为,强化产业思维、科技思维、市场思维,将《行动方案》落到实处,在这条新赛道上跑出湛江“加速度”。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