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湛江云媒账号

雷州:多方发力 书写社会治理精彩答卷

2024-09-25 07:57 来源:湛江日报 作者:统筹策划/中共雷州市委宣传部 文/记者李亚强 通讯员陈和宇

丰收的季节,走进雷州大地,从城市到乡村,一幅百姓安居乐业、社会安定祥和的美好画卷徐徐展开。在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上,一场波澜壮阔的社会治理创新实践正如火如荼地展开。

社会治理,一头连着经济社会发展,一头连着人民群众幸福指数。

近年来,雷州市从“平安夜访”、群防群治治安巡逻、退休法官工作室以及“和事佬”等多方面发力,以创新为笔,以担当为墨,用心答好了社会治理这张答卷。

雷州开展平安夜访。

“平安夜访”:

点亮百姓心中的“平安灯”

为民解忧,不舍昼夜。夜幕降临,雷州市总有一群人脚步匆匆,他们或走村入户,或深入社区,与百姓围坐在一起,拉家常、听诉求、解难题,这就是雷州市的“平安夜访”行动。

“谢谢你们的调解,不仅帮我讨回了欠款,更帮我找回了一个朋友!”近日,一名当事人紧握着雷州法院夜访干部的手,连连道谢,感谢夜访干部通过“平安夜访”为其化解一宗涉46万元金额的合同买卖纠纷案,实现了矛盾纠纷实质性化解。

“平安夜访”访的是民情,暖的是民心。干部们利用晚上的时间,走进百姓家中,倾听他们的心声。“以前有问题不知道去哪里反映,现在好了,干部们晚上主动上门,我们有啥问题都能当面说一说。” 一位村民感慨地说。通过夜访,干部们不仅了解百姓的实际困难和需求,还及时化解了许多矛盾纠纷。

常态化推进“平安夜访”以来,雷州市积极探索出了“雷州模式”,通过市、镇、村三级推动、部门联动,压紧压实责任,强化周通报月考核,抓实抓牢“六个率”(即夜访覆盖率、矛盾诉求排查率、矛盾诉求化解率、交办案件面访率、交办案件化解率、群众满意率),探索符合雷州实际的“平安夜访”经验,提升基层治理水平。

“我们不能让百姓的矛盾、诉求积压激化,努力在最短的时间内解决问题。”在夜访过程中,干部们坚持问题思维,强化结果导向,对百姓反映的问题逐一登记,建立台账,明确责任人和解决时限。对于能当场解决的问题,当场予以解决;对于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做好解释工作,并积极协调相关部门,争取尽快解决。

“平安夜访”还成为了宣传政策法规的重要平台。干部在夜访中积极向百姓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以及各项惠民政策,提高百姓的政策知晓率和法律意识。同时,通过与百姓的互动交流,也收集了许多对政策制定和执行的宝贵意见和建议。

2024年以来,雷州市参与开展“平安夜访”的领导干部达13627人次,共接访群众13864人,走访群众15042人,受理各类矛盾纠纷、群众诉求事项3021件,解决2743件,化解率达91%。如今,“平安夜访”已经成为雷州市社会治理的一张亮丽名片,它不仅拉近了干部与百姓的距离,增强了百姓的安全感和满意度,还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雷州开展群防群治。

群防群治:

巡逻防控编织群众“安全网”

“白天当村干部,晚上当联防队员,已成党员干部的自觉担当。”在雷州,不少镇街及村干部,都身兼两职,积极参与到群防群治治安巡逻中去,也正因这一创新模式,让雷州市各村基本实现了“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的平安稳定目标。

过去,雷州市因为村庄密、警力少,加上群众法律意识淡薄,部分地区治安环境有待提升。警力紧缺,就凝聚多元力量联手织密群众“安全网”。2018年,南兴镇率先创新采用“1+1+N”模式,注重把德高望重的村民小组长或乡贤族老、愿意发挥余热的“五老人员”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的大学生、退役军人或入党积极分子充实到巡逻志愿者队伍中来,形成共治力量,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综治办牵头、镇村两级干部带头、派出所指导、社会各方面力量积极参与的镇、村两级治安巡逻队伍,目前该镇村级治安巡逻志愿者库有312人,常态化开展巡逻防控。

汇聚群防群治力量,激发多元共治新活力,经过近6年的建设,群防群治治安巡逻模式也在雷州市各镇街得到推广。社会多元力量不仅协助民警共同开展巡逻防控、隐患排查、矛盾调解、法治宣传,还推动入户排查等多项工作,推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矛调中心解纠纷。

退休法官工作室:

奏响矛盾化解的“和谐曲”

“真的要好好感谢你们!”“谢谢你们帮我们要回了工资!”近日,在雷州市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服务中心(以下简称“调处中心”)人民调解工作室里,宋先生等人一手拿着追回的工资,一手紧紧握着人民调解员的手,喜极而泣。此前,宋先生被拖欠长达7个月之久的工资,在由退休法官担任的人民调解员持续努力下,终于到了他们手中。

这是雷州退休法官工作室协调联动各司其职化解基层矛盾纠纷的工作缩影。为切实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让群众解纷“最多跑一地”,2021年5月,雷州市委市政府专门成立了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服务中心,市纪委监委、市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市公安局内设的信访部门、市检察服务中心、市诉讼服务中心、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等8个职能部门整体入驻,13个重点部门固定常驻,16个相关部门轮流进驻,集中接待信访群众,合力化解基层矛盾纠纷。

在退休法官工作室里,退休法官们以耐心、细心和专业的态度,认真倾听当事人的诉求,分析矛盾纠纷的焦点,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他们运用法律知识,结合人情世故,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努力促使双方当事人达成和解。“我们不仅要解决矛盾纠纷,还要让当事人感受到法律的公平正义和温暖。”一位退休法官说道。

退休法官工作室的成立,为雷州市的矛盾纠纷化解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它不仅提高了矛盾纠纷化解的成功率和效率,还减轻了法院的工作压力,节约了司法资源。同时,也为百姓提供了一个便捷、高效、公正的矛盾纠纷解决渠道,受到了百姓的广泛欢迎和好评。

“和事佬”:

架起沟通心灵的“桥梁”

“过去,人们都说有困难找警察,现在我们有困难有纠纷,还可以找‘和事佬’。”雷州市沈塘镇67岁的陈姨感叹道。

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新路子”,2021年4月,沈塘镇成立雷州全市第一个“和事佬”工作室,返聘10名沟通协调能力强、基层工作经验丰富的退休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为调解员,充分利用老干部扎根基层、熟悉社情民意、工作威望高等先天优势,以创新“石头、剪子、布”的工作模式,高效推动该镇征迁清零、信访积案、矛盾化解、司法调解等多项工作向好向实,发挥了人民调解在维护基层稳定的“第一道防线”作用。

一张笑脸、一声问候、一杯热水、一把椅子、一站服务、一办到底——这是悬挂在雷州市沈塘镇“和事佬”工作室内的“六个一”服务制度。

经过创新与推广,如今,“和事佬”工作室在雷州市遍地开花,一个个“和事佬”成为了化解基层矛盾的“调解员”,他们有的是德高望重的老人,有的是热心公益的志愿者,有的是基层干部。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爱心,化解着邻里之间的矛盾纠纷,促进着社会的和谐稳定。

自成立以来,雷州市“和事佬”工作室调解邻里关系、医疗纠纷、劳资纠纷、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等矛盾纠纷157件(其中达成书面协议案件83件),涉及总金额1400多万元,并且做到案结事了。

编辑:梁海飞
值班主任:黄梦秋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湛开云(中国)

  • 【专题】奋进强国路 阔步新征程
  • 湛江:现代化的海滨城市
  • “并行港”物流模式首票试点业务在湛江成功落地
  • 我市新就业群体系列关爱活动启动
  • 赤坎举办师德师风主题演讲比赛
  • “外眼看湛 相约点赞”外籍友人探访“鲜美湛江”交流活动落幕
    热点新闻排行
  • 月点击
  • 周点击
  • 日点击
  •   
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