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积极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促进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从传统产业转型到培育新型产业,未来产业路径清晰,措施扎实,霞山区也正努力以绿色本底支撑,科技力量加持,改革开放赋能。我们注重科技创新,赋能、生态友好型产品,比如以数字科技赋能生态环境建设,丰富业态模式。”霞山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庞小芳说。
霞山区突出生态禀赋和生态实践比较优势,依托“城市双碳大脑管理平台”系统以及“霞山智慧城管”移动环保监督APP平台,锚定打造全市生态价值样板区为目标,以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为具体抓手,筑牢绿色本底支撑,探索创新方式路径,以数字科技赋能,推动生态价值加快转化,打造全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霞山实践创新基地。
霞山区碳排放智能监测与管控平台是湛江市首个碳排放监测系统运行示范点,该系统以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的数字科技新业态,目前正在以蓬勃的生命力催生出新的发展动能。该系统采用工业互联网标识技术,通过物联网、大数据技术收集城市各类碳排放数据,并进行有效监督;运用先进的碳计量方法和工具,对城市总体及各行业、企业的碳足迹进行精确评估,有效实现利用高新科技赋能,让碳排放看得见、可追溯、可管控。
与政府部门推进职责相结合,构建环保工作新格局。城市双碳大脑管理平台”系统与“霞山智慧城管”移动环保监督APP平台的使用,打通了人大监督与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应对处置代表意见建议之间的信息壁垒,有效提升了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处置问题的效率。区人大常委会组织市、区两级人大代表常态化开展城乡建设和环境保护“随手拍”行动,通过“随手拍”的形式将身边的环境卫生死角、水污染、土壤污染、生活垃圾等密切关乎群众生活的问题,以开云(中国)或视频配文的形式上传平台,并安排业务股室、落实专门人员及时跟进督促问题整改,实行连续跟踪、持续问效,取得了良好效果。
同时,针对APP平台中代表们反映的环保问题以及日常收集到的环保建议,督促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认真履行职责,认真答复、办理各级人大代表所反映的问题,确保不漏一件、不漏一项,构建起“人大监督+代表参与+部门履职”的环保工作新格局,全区生态环境质量逐年改善,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履职尽责担当作为。连续五年,霞山区人大常委会以人大监督之力助推全区生态环境建设。组织市区两级人大代表就生态环境建设开展专题视察,提出生态保护、旅游开发与管理监督并重、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数字科技创新推动生态环境建设等建议意见。在常委会上听取专项工作报告,评议相关部门工作情况......
人大代表们围绕生态环境建设提出的建议意见多达30余条,例如,吴妙择代表提出的《关于加强监管市区道路机动车乱鸣喇叭的建议》,符张淼代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推进“红树林之城”建设为“绿美湛江”添砖增瓦的建议》,杨隆兴代表提出的《关于湛江港码头矿粉尘环境污染问题的建议》,王发田代表提出的《关于加强兴港大道环境卫生保洁工作的建议》,黄辉华代表提出的《关于推进霞山区城中村排污管道改造工程的建议》,黎迎代表提出《关于调整霞山临港污水处理厂和管网规划做好片区污水管网建设的建议》等建议意见被区人大常委会重点关注重点督办,区人大常委会强力推动各条建议落地落实,通过有力督办直接推动相关部门履职尽责,助力霞山区生态环境建设加快推进。
“促进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更好发挥科技赋能,推动生态环境建设高质量发展。接下来,我们还将深化改进‘城市双碳大脑管理平台’系统以及‘霞山智慧城管’移动环保监督APP等建设,发挥人大作用,以数字科技赋能推动生态价值加快转化。”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庞小芳说。
寓支持于监督中。霞山区人大常委会将一如既往地推动全区生态环境建设,紧扣全国“两会”精神,紧扣省委、市委、区委决策部署,开展正确监督、有效监督、依法监督,筑牢绿色本底支撑,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为打造全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霞山实践创新基地提供更多更好人大方案,贡献人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