禄切村概貌。通讯员贾哲渊 摄
雷州市调风镇禄切村,建于清顺治八年,至今350多年,王姓世居,现有人口2800多人。“有千年禄切,无百年观楼”是清朝乾隆年间任翰林编修陈昌齐为化解禄切村与南田村之间的矛盾而对南田父老乡亲所说的一句话。200多年来,这句劝导名言在雷州耳熟能详。
近日,记者来到禄切村看见,该村东北为仕礼岭作屏山,西南是石卯岭为护嶂,东南有九龙山自然风景区。该村群山环绕,山环水合,后有逶迤而来的秀山,如一道绿色屏障围护着村子。前有小桥流水,涓涓细流从村东北绕村前往西流向大海。
纯直公祠(碉楼)排水口。
走进书林巷、解元巷,栉比鳞次的清代古建筑依山而建,有乾隆年间的大宗祠、嘉庆年间的濬甫公祠、道光年间的纯直公祠(碉楼)等,还有古民居解元第、大夫第、明经第等,青墙灰瓦,映衬沧桑辉煌的历史。禄切村古建筑是岭南建筑不多得的代表,现今尚留下完整的9座大祠堂、16座古民居。
大宗祠屋檐造型。
大宗祠始建于清乾隆十五年,其规模雄伟壮观,布局科学,造型独具匠心。门前一对石鼓,前廊一对六棱5米多高的石柱,大门为石门框,门楹联为“三槐衍庆,万派朝宗”。村干部介绍,从大宗祠分出支派的后裔,分布雷州十多条村,繁衍至今有3600多人。
诚斋公祠外观。
诚斋公祠位于村东南角,是漕河总督王梦龄为其祖公王定章修建的纪念祠,始建于咸丰五年,三进二厅五庭院,建筑面积达1600平方米,原有房72间,现只保留16间,是粤西地区清代建筑中规模较大、规格较高的祠堂之一。大厅壁画精彩绝伦,有姜太公钓鱼、赵吉采樵等。2019年公祠被公布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明经第为四进三庭院二门楼结构,建筑面积达500多平方米,房间有16间,由王由维建于光绪四年,是典型的岭南建筑。该民居坐北朝南,一进大门楼,门额“余庆”,石门框、炮台楼式,门楼连瞭望台,墙砌6层方块生青底基,工艺精美,墙高达6米。明经第建筑技艺精湛,设计独特,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
儒林第门口。
禄切村科举不绝,人才辈出。据清嘉庆陈昌齐《雷州府志》、民国梁成久《海康县续志》与村谱记载:禄切村有科名者65名,其中解元王定九、拔元王宗羲、恩贡王元全、岁进士王定京、王鸿、国子监王作梅、王志炳等。清代职官,漕河总督1名、知府2名、知州3名、分府2名、周同、同知等7名、知县12名、县丞3名、教授、教谕等79名。禄切村清代通过读书走上仕途的达80多人。
从解元王定九开拓禄切人通过科举入仕的先河之后,禄切便人才辈出,科举不绝。其中最为显赫的是王定章家族,在乾隆至民国时期7代出了10位知县,所以该村又被称为“知县村”。
该村从1984年起先后被评为“广东省文明村”“广东省民主法治示范村”“广东省农村先进文明室”“广东省农家书屋”“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广东省文化古村落”“湛江市特色文化村”等光荣称号。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