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夏季用水高峰期的挑战,湛江粤海水务提前进行了周密规划与部署,通过设备升级、管网改造以及多项精细化管理措施的实施,打好保供“组合拳”,保证水质、水压及水量平稳。在城市供水的安全与稳定的背后,凝聚了无数供水工作者不懈努力的汗水。
设备升级
全力保障水质优
随着夏日来临,湛江步入供水需求的高峰期。伴随着雷雨天气频繁,原水锰浓度可能发生波动,湛江粤海水务展现出了前瞻性的布局与高效应对能力,在汛期来临前,成功引进了一套先进的总锰在线监测设备。
据了解,在雨季多发的季节,库区周边环境经过雨水冲刷,造成水土流失严重,大量含有铁锰成分的泥沙、黄土流入库区,造成水库水体含铁锰增加。“这套设备通过实时监测和分析水源数据,帮助我们更准确地掌握水源情况,评估水体质量的长期变化趋势。这不仅有助于水厂制定更为有效的管理策略和措施,还能在遇到突发水质问题时迅速、有效地应对,成为水质预警体系中的坚实前沿防线。”湛江粤海水务鉴江公司负责人介绍。目前,该套锰在线分析仪设备已完成安装调试,正式进入试运行状态。
长期以来,湛江粤海水务高度重视原水水质,除总锰在线监测设备外,还新增臭和味检测仪器设备来加强对原水水质的检测。据鉴江公司负责人介绍,原水水样在经过水浴锅煮沸后,通过专业人员的嗅觉评估,能够判断水样的臭和味情况,该套设备的应用为水质安全增加了另一道防线。
管道改造
告别用水难
烈日当空,赤坎区劳动路上,供水管道改造工人们正在进行供水管网改造的最后环节——修复路面。历时3月,该路段新管网已顺利竣工并正式投入使用,为劳动路周边的小区带来了水压稳定、水质清澈、水量充沛的用水体验。这正是湛江粤海水务用实际行动保障夏季高峰供水的缩影。
深埋于城市地下的供水管网,如同城市的血脉,滋养着每一个角落,是城市基本运行不可或缺的重要“生命线”。面对老旧小区的管网锈蚀、部分街道供水主管的超期“服役”导致的漏水、高峰期水压不稳等问题,湛江粤海水务主动作为,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专业精神,投入到管网改造的攻坚战中。
管道改造后,高峰时段用水也畅通无阻,再也不用为用水发愁了,真是方便了我们老年人,真心感谢你们!”劳动路上的居民刘奶奶在回访中,满怀感激之情地表达了自己的心声。
粤海水务自服务湛江供水事业以来,致力于提升供水保障水平,汇聚各方力量,依托粤海水务丰富的工程管理经验,科学规划、精心组织,稳步推进管网改造项目,实现“粤海为民”的坚定承诺。
2024年,湛江粤海水务完成霞山区明理路、赤坎区文东路、光辉路一、二巷等老旧供水管网改造,累计改造超2600米,有效解决沿线居民欠压问题。
“为让市民夏季用水无忧,我们更是提前部署、加紧工期,通过优化施工方案、加强现场管理等措施,确保所有改造工程能够按时按质完成。”工程管理部负责人说道。
强化培训
高效解爆管难题
“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预估影响范围,迅速发布停水通知,各应急小组即刻就位……”随着指令的下达,一场模拟夏季高峰供水期间爆管事件的抢修应急演练在湛江粤海水务维修保障部的精心组织下紧张而有序地展开。
这是湛江粤海水务为保夏季供水定期开展培训的缩影。
据了解,高温天气,管道易热胀爆裂,同时受水压增强和其他因素影响,夏季出现供水管道破裂的情况较多,为高效处置各类爆管事件,将爆管事件对市民生活的影响降至最低,通过长期开展培训,以锤炼供水抢修队伍的“战斗力”。
那么,在提高抢修效率的同时,湛江粤海水务又是如何未雨绸缪,减少爆管发生的呢?生产运营部的负责人是这样介绍的:“我们利用水务平台,实现了对水厂、泵站及管网监测点的24小时不间断监测,精准掌握水量、水压、水质等关键数据。在此基础上,我们还科学制定并实施高峰供水调度方案,通过高峰多送、低峰多储、合理调压等策略,有效平衡了供需矛盾,确保了供水管网的安全、高效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