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4广东最美公共文化新空间公布,湛江5处上榜。分别是廉江市城市智慧书屋、遂溪县粤文坊、南极村艺术家部落文化空间、“湛江记忆”非遗展览馆、小林漫画阅读空间。
工作日的间隙,寻一间安静舒适的书屋,叹一杯茶、读一本书;或是参与一场对谈、听一场音乐会……近年来,广东打造了超过4800家以“粤书吧”“粤文坊”为代表的公共文化新空间,它们或居于社区一角,或在楼宇商厦内,或在稻田之上,将公共文化服务的触角不断深入城乡、延伸到群众家门口。
这些公共文化新空间,为推进文化强市建设提供了良好支撑。公共文化新空间建设,是塑造城市形象、衡量城市底蕴和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标尺,能够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塑造城市气质;能够促进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增强文化创新能力;能够让城市更有魅力和活力,提升要素吸附力和人才吸引力。这次5处公共文化新空间上榜,正好立起标杆,为打造更多优秀的公共文化新空间打下基础。
公共文化新空间,究竟“新”在哪里?其“新”,应该是与传统公共文化空间相对而言的。公共文化新空间破除了以往以社区为单位或以公共文化场馆,如博物馆、图书馆等为载体的传统建设模式,追求空间形态之“美”,它既有文化内涵又有美学品位,以新的审美品质满足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而且,融合各类资源,有利于扩大受众覆盖面,增强空间可及性,更有利于打造满足市场多元需求的“实用且美”公共文化空间。比如廉江市城市智慧书屋,建在廉江市一小、廉江中学大门口,中小学生读者流量大。书屋具有自助借还图书、电子图书借阅、自动统计数据等功能,可以满足全年龄段读者的多元需求,市民群众在此可以体验多元、共享、优质的服务内容。有些地方的公共文化新空间,更是找准周边群众的文化需求,通过定制研发微信小程序,实现活动发布、在线报名、内容管理、志愿者管理等,以互动式、预约式、菜单式服务提高用户使用、参与的便捷度,推动公共文化新空间服务与群众文化需求高效对接。
求“新”,就要学会如何去“融”。刷刷手机视频,已经可以看到不少公共文化新空间围绕“空间+”“融合×”做出了新文章。各色各样的公共文化新空间以美好生活为出发点,集养老、托幼、应急、日常维修等日常“刚性需求”和文化沙龙、阅读分享等“软性需求”于一身,全方位提升着周边居民的生活品质。比如位于赤坎老街的小林漫画阅读空间,不仅自身办成了“网红”,同时也通过“空间+文旅”,支撑着老街走向“长红”。小林漫画阅读空间开放以来,定期展示小林老师漫画,还不定期组织广州湾历史文化展、历史文化名人展等展览,免费开放阅览室,形成了全新复合空间,成了古商埠旅游景点的集合点和热门打卡地。
值得一提的是,有关各方应加强公共文化新空间的宣传,让市民知晓并熟悉这些公共文化新空间的分布和功能,从而带动“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