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制作的雷州石狗。
近日,赤坎老街迎来了一群特殊的“摊主”。他们就是湛江市第十七小学“柒彩童绘”美术社团的同学们。他们带着自制的文创作品,在赤坎老街摆摊,跃跃欲试地要当一回“小小创业家”。
整理摊位。
与客人交谈。
传承“非遗” 自制文创产品
当天上午,同学们在赤坎老街选好摊位,摆上琳琅满目的文创产品。标价从5元到10元不等,种类繁多,有充满古韵的青铜器手作、彰显湛江非遗文化的徽章以及色彩鲜艳、造型生动的热缩片饰品等等。4名同学热情地推荐着,吸引了不少行人驻足观看了解。
“看,这是我的青铜手作,设计灵感来自博物馆中的青铜器展品。青铜制品,有一种神秘的美感。我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到青铜器制作的基本步骤,使用陶泥等材料进行模拟制作,不断调整、修改和上色,最终完成了这些青铜手作。”李小舒骄傲地说,“虽然制作过程有点繁琐,但我把它当作一次挑战,看到作品如此逼真,我的成就感满满。这件作品不仅代表了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也体现了我的创意点子和动手能力!”六(7)班李小舒自豪地说。
自制文化徽章。
六(2)班许坪婷则展示了她的作品“湛江非遗文化徽章”。细细端详这些徽章,上面绘有雷州石狗、傩舞面具等,十分精致。她说:“我想通过选取小巧精致的徽章作为载体,展现湛江非遗魅力。我主要选择了广为大家熟知如雷州石狗、傩舞面具等进行了精心设计和绘制。这里面的每一笔都充满了我的热情和努力。希望这些小小的徽章能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关注湛江的本土文化。
同学们还在现场大展身手,一件件精美的文创作品从他们手中诞生时吸引了一波波“热度”。现场,不少家长带着孩子仔细观看“小小工艺人”制作,并从他们的介绍中了解更多的非遗文化知识。
周边摊主也对这群小学生们竖起了大拇指,称赞他们的作品精致且有创意,“小小年纪,有如此心思,棒棒哒!”
绘制纸伞。
绘制青花瓷。
获好评 “小创客”很自豪
对于孩子们来说,这次活动是对在学校所学知识的检验和运用。为当好一名“小摊主”,他们提前深入学习非遗知识,在介绍产品、解答顾客的疑问时也注意有逻辑的表达,讨价还价时考验口语交际……
“这次活动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非遗文化。在制作‘非遗元素’的徽章画的过程中,我不断尝试和修改,最终完成了一件件满意的作品。在摆卖时,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被大家喜欢,我感到非常自豪。”五(3)班的李诗琪同学开心地说。
“这次摆摊让我知道了自己的作品也可以得到别人的赞赏和喜爱。我很高兴,也很自豪!”二(8)班的吴杨杨同学笑着说。
“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位年轻的妈妈告诉我她很喜欢我现场创作的作品并要购买。我的作品得到了陌生人的认可,没有比这更开心的事啦!”五(4)班的陈舒婷同学说起来眉飞色舞。
学生自制的傩舞面具。
学生文创作品。
加深对本土文化的理解 提升创新实践能力
此次活动收获好评多多。陈舒婷的家长表示:“孩子通过参与这次活动,不仅加深了对湛江本土文化的理解,还大大提升创新实践能力。”
“同学们在实践中锻炼观察力、创造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这样的成长经历对他们来说无比宝贵。”市十七小老师陈妙一说。“看到孩子们在文创时专注投入的神情,我深感欣慰。他们在创作过程中增强耐心、细心和责任心。这种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将伴随他们一生,成为他们成长道路上的宝贵财富。”杨倩老师说。
“这次活动让我看到了孩子们无限的潜力和创造力。他们在制作过程中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种亲身参与和体验的学习方式,使孩子们的学习更加深入和有趣。”叶绮梦老师说。
社团负责老师罗力劭对同学们的表现赞不绝口:“深度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自主进行文化创作,再大胆走上街头推介,在这过程中孩子们不仅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还在实践中学会了如何与人交流、如何团队协作以及如何面对挑战。这种全方位的锻炼,将使孩子们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更加自信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