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湛江云媒账号

本土作家走进雷州龙门镇足荣村

解读“百千万 工程”的足荣村模式

2024-07-03 16:43 来源:湛江晚报 作者:文/记者 刘金凤 图/记者 张锋锋

作家采风团齐聚足荣村。

日前,在湛江市文联、市作协的指导下,由广东茂德公集团、《湛江日报》主办的“百千万工程·茂德公杯·阳光下的家乡”征文颁奖暨作家采风活动在雷州市龙门镇足荣村举行,20多名作家走进这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感受乡村振兴的时代风貌,解读“百千万工程”的“足荣村模式”。

昌公书局。

产业发展为乡村赋能

雷州半岛的夏天,太阳火烧火燎。作家们来到龙门镇足荣村,第一站来到位于532乡道边正在修建的一间咖啡馆。咖啡馆面积不大,墙体由石头砌成,钢架搭建成阳光玻璃房,从乡村搜罗来的石磨、瓦缸等成为院落造景,一棵绿荫如盖的凤凰树是院子的灵魂,可以想象花开时节坐在树下喝咖啡,吹着乡间清凉的风,抬头是朵朵红云,多么富有诗意!

推门而入,咖啡馆工作人员在吧台前忙碌。天气确实热,作家们坐定,一边轻摇蒲扇,一边感叹茂德公集团对雷州文化传播的不遗余力。2012年,雷州蒲织技艺被列入第四批广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近年来,足荣村一直致力于蒲织样式创新,喊出了“一起蒲”的口号,开发了一系列蒲织文创产品,如香囊、蒲扇、拖鞋、手袋、帽子、包包,把蒲织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是蒲织包包与香云纱、意大利皮等装饰结合,不仅实用,而且美观大方,深受游客欢迎,称之为“雷州LV”。

在酱油工坊,几十口大缸整齐排列,酱香味扑鼻百来。足荣村土法酱油生产有近百年的历史,选用南方传统种植特级黄豆作原料,采用传统古法,保留传统的清洗、蒸煮、调勾、发酵、和味、入缸、晾晒等制作工艺,经过200多天的日晒,酿出的酱油独具风味。为了发展这一传统工艺,茂集公集团请来经验丰富的老师傅主持酱工坊,同时对村民进行培训和指导。去年底,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出资为村民购买酱油缸,茂德公集团提供技术和原料资源共享,酱油生产既不耽误农时,还能增加收益,对村民来说是一条拓宽增收致富的路子。目前足荣村已有数十家农户晒制酱油,“酱油村”的雏形已逐步建成,产业发展蓄势待发。

“我来足荣村很多次了,每次来都有新发现。”作家黄彩玲说,“‘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足荣村之所以值得一来再来,一看再看,是因为它在不断地变化,不断被注入新的内涵,总给人一些新鲜感。”

采风团走进足荣村游画院。

茂德公手作城。

昌公书局一角。

乡村新貌让人心驰神往

足荣樟树森林公园位于足荣村边,作家们沿着水泥小径信步而行,但觉蝉鸣入耳,鸟语阵阵,樟树的清新气息让人心旷神怡。这片樟树林保护区面积1200亩,是天然次生林,保护区内有许多年龄超过百年的老樟树,它们枝叶遒劲,是鸟类栖息的家园。据村民介绍,樟树林保护区原来是一片原始森林,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曾被大量砍伐,由于樟树林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加上村民保护意识日渐增强,数年后森林重新恢复了生机,一度枯竭的水源也重现潺潺流水。“足荣村拥有这样一大片森林,真是巨大的资源宝库,象征着欣欣向荣。”作家陈华清说,她的作品《欣欣足荣》的灵感就来自于足荣村的樟树林,在征文活动中获得二等奖。

昌公书局让作家们流连其中。这里曾经是村里的一所学校,新校舍修好后一度没有好好利用。2015年,陈宇的爸爸陈英昌拿出子女的孝顺金修整了这座老建筑,将其打造成乡村图书室,使之成为孩子们阅读和娱乐的地方。昌公书局陈列着很多老物件,有着农耕文明深刻的烙印,这里还是文化志愿者驿站,驻村手艺人刘迎就是在这里反复实践,恢复了消失已久的传统手艺——雷州葛布。2019年,雷州葛布被列为湛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木荣小筑是一个美丽的庭院,在中国民宿兴起的2015年,陈宇把村中的老宅子改造成了高端民宿,里面有院落、图书室和住房。每间住房的门口都挂着一块木牌,写着一段感恩的话。如“孟三迁”房写着:“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缕清风”房写着:“母亲是一缕清风,吹生着世界万物,盈盈的步履间,带来了勃勃的生机”。

“细节决定成败。足荣村很多细微处都藏着一些抚慰心灵的东西,我们称之为‘情怀’。”作家周虹说。

足荣樟树森林公园空气清新。。

木荣小筑。


分享返乡创业故事

近日,《乡创英雄榜.乡创中国20年》由广东旅游出版社出版发行,21位“乡创英雄”成为主角,陈宇20年来投身乡建的故事也登上了“英雄榜”。

对于许多创业者而言,如果梦想有方向,那就是“回家”。足荣村最动人的故事,是乡贤陈宇20年的返乡创业路,为了留住一个“回得去的故乡”,20年前,在珠三角发家致富的陈宇回到足荣村支持家乡建设,建起了现代化加工厂,并以此为基础打造产业融合园区。20年来,足荣村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指导下,在茂德公集团的鼎力支持下,在村干部和当地群众的共同努力下,通过产业带动、文化振兴,探索走出了一条富有特色的乡村旅游、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协同并进的发展路子,成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全国最美休闲乡村、广东名村、首届广东十大美丽乡村之特色村、首批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首批省乡村研学旅行特色村、广东省“百千万工程”典型村庄等。

在与作家们的面对面的交流中,陈宇说,乡村的价值是无可替代的,新时代需要更多从城市回归乡村的先行者,给乡村带来新的视野和思路,为乡村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发展出多元化的新型业态。他希望未来能充分利用本地特色资源,走好产业特色化、品质化、差异化发展之路,加快把“百千万工程”“施工图”变成“实景图”。

编辑:周子琪
值班主任:苏碧银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湛开云(中国)

  • 湛江经开区:经略海洋奋勇争先 持续释放发展活力
  • 廉江首场文化赋能“百千万工程”晚会举行
  • 湛江交警打好组合拳 织密未成年人交通“安全网”
  • 廉江铁骑:守护“烟火气” 让平安看得见
  • 成长有“艺” 唱响未来
  • “湛江市智慧低空巡管共享服务系统”项目成功签约
    热点新闻排行
  • 月点击
  • 周点击
  • 日点击
  •   
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