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华南南部、南海北岸的粤西高州出生、长大,看地图,出生的村子离大海好像很近,近到拿一块石子就可以扔到海里,实际上,离南海直线距离有几十公里。粤西,以前划归为亚热带气候地区,但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目前已是不折不扣的热带了。很多人都知道热带多水果山竹、榴莲等名品都是热带的产物,但粤西目前仅是热带的边缘,榴莲等在这里还不能种植,而释迦果等原本纯正的热带水果已开始在粤西开花结果,菠萝蜜本来只分布在粤西南及海南,现在在广东的“北方”韶关都有了。
水果之中,菠萝蜜一直是我最爱的品种,没有之一,唯一接近这“之一”的,是我家的桂味荔枝。菠萝蜜有干包和湿包之分,大概是以果肉的脆韧不同来区分吧,干包的果皮硬,得用刀才能剖开,湿包的果皮软,用手一掰就可以掰开果皮掏果肉吃了。对不爱菠萝蜜的人,尤其是内地人,不容易弄清懂干、湿包的区别。
小时候家里有棵菠萝蜜树,是湿包的,我们也叫“湿虾”,菠萝蜜熟了,从树下走过都能闻得到香从天上来。“闻香上树”是小时候我常做的事,往往是我在树上掰着吃,二姐燕玲在树下流口水,我吃饱了,才会把还带着一两包果肉的菠萝蜜扔下树下,“施舍”给二姐。后来我外出念书,大哥的孩子长大了,他们也是如我那般的操作,侄子在树上掰着吃,最后才“施舍”点给侄女。
现在菠萝蜜已不是以前家里有种才有得吃,已产业化了,农民批量种植的大部分都是更受欢迎的干包菠萝蜜。但干包的不容易判断是否“够水”(即成熟度),太熟的又容易烂掉,而且快递公司也嫌弃熟透了的。产业化之下,只能提前摘果销售,所以在外地想吃上家乡“够水”的菠萝蜜不容易,得讲运气。每年都有在高州的朋友寄菠萝蜜到深圳给我,但是今年却成为不如意事常八九的注解。
6月份,一朋友说有个品种很好的菠萝蜜,问我要不要。科普一下,菠萝蜜跟苹果一样有不同的类别,各品种的口感相差很大。听着我的喉咙就开始吞口水了,赶紧发了地址给这朋友。由于那朋友有公事处理,缓了两天才有空去寄,结果快递公司不收,说太熟了,到时会整得满车快件都带着菠萝蜜的味道。朋友只能拿回去自己吃,还发了金黄色的果肉照片来“引诱”我的胃口。
如果说6月份那次寄菠萝蜜事件吊足了我的胃口,而最终只是喉咙吞了几下口水的话,那么7月份的事却让我的三头肌更粗了。也是粤西高州的朋友,他知道我爱菠萝蜜,别人给了他一个“大只嘢”,马上就叫我发地址给他。收到了之后,我充满着期待地抱着三十多斤的菠萝蜜爬上没有电梯的七楼。到家打开后,用手指弹了弹,以我的经验,这菠萝蜜“未够水”!但还是幻想自己判断失误,结果过了七八天,一点香味都还没有,砍开一看,这果至少还得在树上长两个月才能摘!只能又抱下楼丢垃圾站了。
8月份回家乡,这次我是上树摘的菠萝蜜,肯定“够水”的,用塑料袋包好拿回去,忘记把塑料袋拿开就直接放车尾箱了。这次是闷坏的,第二天来到深圳,打开袋子,果皮都由绿变黄了,我居然忘记了菠萝蜜是不能用塑料袋焖着的,会焖坏,只能晾熟。
菠萝蜜的甜令人向往,但往往求之而不得。居住外地的我,每到菠萝蜜成熟的季节,都会涌起阵阵的思念,那是缕缕菠萝蜜香味一样无法割断的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