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金点鲜
泥猛鱼很不起眼,一直被认为难登大雅之堂。但它却是湛江名鱼之一,有内涵,集数种鱼特点于一身:既有鱼立鱼之鲜,也有沙锥之清香,更有金古鱼之甘甜。它是远近驰名的“湛江杂鱼汤”的主角;它香嫩韧口,无鳞无刺,“童叟无欺”,煲汤煲汁、干煎、豆豉蒸风味独特;它是藻类营养 “萃取器”,多食泥猛相当于间接摄取藻类营养素。
因此,“难登大雅之堂”的泥猛鱼却深受“湛江嘴”喜爱。在此,本人为食客们介绍这位湛江海鲜“名角”——泥猛鱼。
一、肥美泥猛何时有?觅食尽可在深秋。
泥猛鱼是海洋中的植食鱼类,喜食海藻。每年春季,海藻萌芽之时,也是泥猛幼苗开始成长之时。历经立夏、小满,直至深秋,随着海藻种类越来越多,越长越茂盛,泥猛的食物源越来越充足,它们也越长越大,越来越肥。现阶段的泥猛煮熟后,厚实的肉爆皮而出,味香四溢,让人难以抵御其诱惑。
二、两步骤一注意 教你买到靓泥猛
1、步骤一:不同种不同质,先定种类
常见泥猛鱼有三种:本地泥猛(产于本地浅海湾)、花泥猛(海南产,又叫海南泥猛)、斑泥猛(产于有珊瑚分布的较深海域,又叫珊瑚泥猛)。本地泥猛最好吃,斑泥猛其次,花泥猛味道稍逊一筹。关于泥猛品种的学问有二:
其一是本地泥猛为什么最好吃?
湛江海湾众多,有火山活动史,地处几条河流的入海口,海水盐度适中,红树林植被广阔。再加上污染少,生态环境良好,很适合藻类、微生物及浮游生物生长、繁衍。五颜六色、上百种藻类共生于湛江滩涂,是名副其实的“肥海”,产出的泥猛鱼一般都很肥,味道鲜香,品质远比外地一些沙质深海泥猛好。
本地泥猛即捕获即上市,流通时间极短,售卖时用的是原生海水,生猛度高。

其二是如何辨别这三种泥猛?(图一)
本地泥猛:个头较小,多为一两半至二两,最大不到半斤,而且身型比花泥猛修长。视生长环境和藻类食源不同,鱼身颜色也不同,常见有微黄、灰黄、金黄、黄褐、灰褐和灰黑等等;它的表皮分布着不太规则的灰白暗斑点。
(注:泥猛鱼的表皮颜色与食源有关。湛江浅海湾生物多样化造就了其各种各样的颜色。而深海的泥猛鱼颜色就相对单一了,比如花泥猛,它的颜色就不多)
花泥猛:个头较大,多为半斤至八两,最重可达一斤半至两斤;鱼身浅灰、银灰或灰紫等,表皮均匀分布黄褐色斑点,像石斑鱼一样,比较抢眼。
斑泥猛:与本地泥猛各种特征相似,因生活于珊瑚礁石海域缘故,鱼身除了斑点以外,也有一块一块的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