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湛江菜,可能在大家心目中印象最深刻的是湛江鸡,其实除了湛江鸡外,湛江还有海鲜、番薯、特色小吃等等各种美食,而海鲜则是湛江的“名片”,今天就为大家介绍一下湛江的“鲜”。
湛江是粤西最大的海滨城市,三面环海,依山傍水,气候温和,旧称广州湾。湛江地处粤桂琼交汇点,三面环海,热带雨林气候,尤以食物资源丰富而著称,这是发展饮食业的先决条件。市内的大小排档,鱼虾蟹等水产,必须鲜活方能上桌,这一点天时之便,不知羡煞多少外地人。
“鲜”为何物?鲜字由“鱼羊”构成,可见古人清楚地知道,用“鱼”与“羊”进行搭配烹调出的食物最具鲜味。远古时代,人们劳动技能低,水里的鱼一般很难抓到,最初只能捉那些从湖里爬上岸边的“水鱼”来吃,“水鱼”算是上等美味了;羊食草为生,与世无争,性格温顺,是人们最早较易抓获的野生动物,故羊也算是上等佳肴。鱼与羊合二为一,烹调出的食物回味无穷,此即为“鲜”也。试想,若古人不懂得创新,用“海”与“山”的食材搭配,中国饮食文化会有今天如此博大精深么?
在以吃为能事的广东,湛江独享了“鲜活”这样一项荣誉,就算在香港,湛江菜也有很高的“江湖地位”。此背后颇有渊源,可谓有天时地利人和,方使湛江美食四海流传。
如果把粤桂琼划一个圆,湛江恰在圆心之处,得“近水楼台”之地利,本地及周边的蔬果,云贵之山珍,源源不断。湛江古称“广州湾”,在饮食文化方面,自古就有“小广州”之称谓。广州素有美食之都的美誉,除了其莱式新、酱料新,意念也新,思想也新。与之密切交往,令湛江得益匪浅,用时髦的说法是湛江美食“与时俱进”,菜式款色不断翻新,速度尤在广州之上。
湛江是移民城市,也是驻军大市,“海上丝路”、“铁打的营房流水的兵”等人和因素带来大量外来文化,都被湛江所包容。湛江因此得改革开放风气之先,从古商埠变为现代港口工业城市,临港工业相当发达,为湛江经济的腾飞做出了巨大贡献,也为湛江饮食业的飞速发展奠定了基础。吃在湛江最大的感受是,不管大小酒店,其服务质量都让每一个外地人无可挑剔,原因何在?那些外来客商很早以前就把服务意识和管理经验带进了当地的餐饮业。
人人皆知“吃在广州”,但到湛江走一遭,就可以发现,在“吃”的精神上湛江也毫不逊色。湛江是粤西中心,有食肆上千家,除了本地佳肴外,还有川湘鲁扬等八方菜式,仅对虾每日销量就超过300吨,这样大的市场消化能力确实让人吃惊,可见湛江人对“吃”的重视。湛江人不论去到周边何处,只要能赶回来,就一定把饭局安排在湛江。湛江饮食的繁荣及其良好的竟争环境,在全省同行有着相当好的口碑。只要是吃在湛江,留下的一定是环境舒适、价廉物美、口味地道的印象。
湛江菜的特点归结为“清、淡、鲜”。清,与宁静淡泊的民风有关;淡,则关乎山水之格局;鲜,是湛江菜之本。在湛江下馆子,莱单上少不了的是:一只走地鸡,要妙龄的那种;蒸条鱼,要生猛的;白灼虾,必是鲜活的;炒时鲜,要当天从地里拨的。一顿饭下来,湛江人的那份亲切全在鲜味里了。
现代粤菜正当风光无限之时。要追根溯源的话,现代粤菜的中坚力量广州菜,竟也得了不少湛江菜的滋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