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瞰徐闻港。 记者 李嘉斌 摄
“与海南相向而行”是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湛江的时代使命。日前,徐闻县委书记李汉东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意见》是省委、省政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具体实践,是为湛江高质量发展量身定做的优惠政策“大礼包”,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湛江发展的厚爱支持和殷切期望。徐闻将认真学习研究,吃透政策,加强谋划,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和“营商环境整治提升年”活动,以粤琼(徐闻)特别合作区建设为抓手,承接用好《意见》相关政策,为推动湛江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添砖加瓦。
徐闻角尾乡灯楼角美景。 记者 张锋锋 摄
构建平台
谋划建设粤琼(徐闻)特别合作区
粤琼(徐闻)特别合作区是徐闻打造雷州半岛产业强芯,支持湛江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的重要抓手。李汉东表示,《意见》将“支持研究与海南在徐闻合作共建产业园区”列为“重点政策事项清单”的第一项,这是对徐闻县的莫大鼓舞。“我们要感恩奋进,奋发有为,在‘十四五’规划中采取五项举措高质量规划建设粤琼(徐闻)特别合作区。”
一是顶层设计看齐大湾区和海南自贸港,精准定位特别合作区业态,高起点、高标准推进规划建设。要准确把握海南发展需求,邀请海南合作伙伴参与共同完成特别合作区的顶层设计、开发和建设。遵循先产业、后空间的逻辑,在产业和业态确定的前提下,再优化空间的规划,确保资源的充分利用,兼顾环境对发展的承载力。以经营城市的理念,铺排全周期开发时序,作战一张图、效益一盘账,全县一杆枪,发挥顶层设计的“灯塔”统领作用。
二是加速特别合作区建设推进,变“通道”为“节点”,早日发挥粤琼“链接器”的作用。依托徐闻港和湛海高铁通道,快速完成物流仓储、集散和加工等配套建设,更高质量、高效率地保障海南生产及生活物资的供应;与海南规划的产业相互配合,引入并承接来自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的相关产业,对海南的产业补链,打造海南产业发展的后援基地。打造合作区的品质和生态,引入一线城市服务在合作区设窗口,形成粤琼通道的分流和驻留,形成产业、服务、文化的“链接器”。
三是与海南产业共建,形成与海南、大湾区的协同机制,在金融、产业、服务等方面融合发展。谋划引入海南的资本,共同合作完成特别合作区的规划、开发和建设。争取引入海南国企资源,针对海南发展对岛外的供给和输出的需求,在徐闻策划共建与之相配套的产业园区项目。重点考虑在海洋产业、海南特色产品等方面,与海南岛上产业形成互补和延伸。利用粤琼(徐闻)特别合作区区位的唯一性优势,一手对接大湾区,一手挽住海南,根据两极产业、物资和人员的流动性需求,重新定义大湾区外溢资源——徐闻聚集——服务海南,谋划海南特色资源——徐闻集散——消费大湾区的双向价值链。
四是搭建产业发展平台,做好增量、做强存量,打造雷州半岛产业强芯,确保发展的高质量、可持续。搭建能支持并加速产业发展的平台,针对本地产业,引入一线的服务能力。强化招商能力和落地服务能力。与大湾区、海南众多的行业平台建立联动的产业社群,在当地设立“招商展示中心”,释放招商红利,吸引智能建造、智能家居产业、装备制造产业、生命健康产业、港口物流保税服务等落地形成组团,打造徐闻发展新引擎和雷州半岛产业强芯,支持湛江“四大城市定位”建设。
五是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将特别合作区建成为经营城市、双生态融合的样板。将特别合作区打造成一个工作与生活智慧融合、产业与环境双生态,可持续健康发展的未来城市。把生态城市、智慧城市、多元社区的理念合适地运用到特别合作区的规划建设中,打造现代化、有质感有品位的生产生活空间,打造产城融合示范。以便捷、融合为目标,推动“产业+城市+文化+服务+人居”综合发展,构建产城融合新样板。
立足实际
承接用好《意见》相关政策
承接用好《意见》相关政策,徐闻还将在哪些方面发力?李汉东表示,徐闻县坚持错位海南的主导产业,发展面向海南的后援产业和产业链补充,承载海南“有市场但无法落地”的产业和后援性产业,深化与海南产业协同共建,共同打造琼州海峡经济带。
一是强化现代物流服务对接合作。推进琼州海峡港航一体化,建设徐闻港区货运专用码头,深化徐闻港口与海南港口合作,实现与海南自贸港联动融合发展,拓展港口物流空间,加快构建海南——徐闻“前台后仓”的格局。
二是推动制造业错位发展。联动海南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吸引海南产业转移或引导下游产业、配套产业投资徐闻,大力发展海洋装备、深海养殖等新兴海洋产业,强化海洋运输、海洋能源开发和海工装备制造等海洋产业合作。
三是促进特色农业融合互动发展。依托中国热科院农加所和南亚所技术优势,积极推进农产品加工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以建设菠萝、良姜等现代农业产业园为契机,以点带面做优农业产业,建设好“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特色农业发展格局,建设供给海南和服务粤港澳大湾区的“菜篮子”基地。
四是推动旅游业融合协同发展。结合海南建设世界一流的海岛休闲度假旅游胜地的战略定位,以及海洋旅游、康养旅游、文体旅游等重点旅游产品,共同开发“一程多站、优势互补”的特色旅游线路,深化与海南旅游市场主体的紧密合作。
完善机制
确保《意见》落到实处
一是健全落实《意见》相关机制。完善组织领导机制。充分发挥省、市领导同志定点联系工作制度,加强与省、市有关部门的沟通联系,提升《意见》实施效能。进一步细化《意见》中关于徐闻县的工作任务,制定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一项一项抓好落实。尤其是为加快推动粤琼(徐闻)特别合作区的规划建设,徐闻县组建专项工作领导小组,由县委主要领导担任组长,高位推进相关工作。完善与海南规划对接机制。结合“十四五”规划,徐闻县加强与海南相关地区的发改、经贸、规划、国土等部门的交流,融合徐闻自身发展战略和各专项规划,主动对接海南发展需求。出台优惠政策,大力支持海南相关企业在徐闻设立办事处、分公司。积极争取海南自由贸易港创新政策在徐闻落地,实现政策协调、规则对接,努力实现两地政务服务“同事同标”。完善粤琼(徐闻)特别合作区管理机制,由县委、县政府统筹制定专项管理制度,推进全县各相关乡镇、相关部门具体承担各重点项目建设和综合管理。
二是不断改良优化营商环境。今后,徐闻将对标对表海南自贸港的营商环境,努力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为发展提供有力的环境支撑。强化粤琼公安联勤,为粤琼两地“把好关、守好门”。着力营造高效透明的政务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建设用地审批和规划许可“多审合一”,实行“一表申请、一窗受理、合并办理”。优化口岸监管程序,理顺口岸通关流程,提高通关速度,争取将广东自贸区前期做法和经验复制落地,完善投资便利化机制,推动徐闻在“招商引资”方面实现质的飞跃。
重大政策利好让徐闻迎来了重大发展机遇。县委县政府勇挑重担,组织精兵强将和专家智库,将徐闻特别合作区定位为:国家现代供应链产业的重要窗口、海南自贸港产业后援基地,粤西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出台了特别合作区100平方公里发展战略,制定了“12345”的行动方案,“1”为“1+N”的组团式发展战略,包括临港产业园加智能装备、文旅康养以及现代农业的多组团协同发展计划;“2”是指合作开发公基建以及对接海南两个重要事项;“3”是指首开区建设、大湾区推介活动以及智慧园区建设三个重要节点;“4”是产业、口岸、保税和货运港口四个重大专题;“5”是安全、资金、土地、组织和政策五大保障举措。
“我们相信,在徐闻县委县政府的努力拼搏下,在全县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不久的将来,徐闻一定会成为一座现代物流重镇、一个美丽活力的滨海商贸新城,也将成为海南经济发展的强大支撑点,广东沿海经济带的一颗新兴明珠和乡村振兴的示范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