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湛江云媒账号

接力跑好乡村振兴新征程

2021-03-29 09:08 来源:湛江日报 作者:记者 刘金凤

圣女果生产基地喜迎丰收。 记者 刘金凤 摄

    经过8年奋战,我市已经取得了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要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动脱贫地区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如何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3月26日,湛江扶贫系统的各领导及部分驻村工作队代表、扶贫产业联盟代表在雷州市乌石镇举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现场会,接力跑好乡村振兴新征程的号角已经吹响。

    那毛村产业兴旺

    当天上午,与会人员先后参观了乌石镇那毛村农村安全饮水提质工程以及那毛村扶贫产业园和扶贫车间,感受到了乡村振光补短板的决心以及产业兴旺带来的强大动力。

    为了产业致富,那毛村利用村周边闲置盐碱地规划建设占地面积20亩的扶贫产业园区,引进3家企业,建成了占地1200平方米的农产品冷藏包装分级基地、1500平方米秸秆综合利用生产示范车间、1500平方米养牛示范场。在建的乌石海鲜加工车间占地1300平方米,目前已基本完成生产大棚建设,规划建设400立方冷库和一套海产品加工生产线,预计4月底建成,建成后,将成为乌石镇重要的海鲜加工基地。

    扶贫产业园区不仅助力那毛村实现产业兴旺,成为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平台,也是实践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试验基地。农产品冷藏包装分级基地主要服务于本村及周边番薯、青枣、芒果、小番茄等种植产业,通过分级、包装、冷藏等环节,提升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并带动农民就业。去年疫情期间,仅是小番茄打包分级生产线就带动30多个贫困户劳动务工,发放劳务工资30多万元,人均发放1万元。

    秸秆综合利用生产示范车间以秸秆饲料化利用为目标,以“产学研”为合作模式,引进了国内先进秸秆饲料生产设备1套,年生产秸秆草料1万吨以上。该产业采取“引进来、走出去”的战略,去年底在雷州东西洋开展秸秆离田作业3万亩,不仅有效减少了周边镇村秸秆焚烧现象,改善生态环境,而且变废为宝,创造300多万元的经济价值,带动多户贫困家庭稳定就业。

    那毛扶贫车间于2018年8月落成,已经建成100平方米食品级冷库1个、50平方米烘干房1个和1条番薯粉丝生产线,正在建设2条番薯冰淇淋原料生产线,每年产值5000万元以上,为那毛村集体带来26万元的固定租金收入,创造10个稳定就业岗位,带动30多个劳动务工。

    如果说,2019年那毛村52户贫困户200多人实现脱贫主要靠扶贫工作队帮扶、靠种植番薯、青枣、芒果、圣女果等农产品,那么,产业园区的兴旺将给该村带来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

    我市脱贫攻坚战成效显著

    那毛村是脱贫奔康的示范村,在湛江的大地上并非一枝独秀,而是繁花似锦。记者在会议上了解到,2020年,我市的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完成,且成效显著——

    全市贫困户81680户、贫困人口233737人已全部达到脱贫标准,全市218条贫困村已全部达到出列标准。贫困群众收入显著提高,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5年的4969.68元增加到2020年的14736.66元,增长196.53%。贫困村庄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全市218条省定贫困村全部实现行政村通自然村道路硬底化,28571户农村危房改造任务全部完成,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全部解决。贫困家庭实现“八有”,即有稳定收入来源或最低生活保障、有住房安全保障、有安全饮用水、有电用、有义务教育保障、有基本医疗保障、有电视信号覆盖、有宽带网络覆盖。

    农村向生态宜居发展。全市12140个自然村100%完成“三清理三拆除三整治”、建立垃圾收运处理体系和保洁队伍等工作,累计改造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户数124.86万户,普及率达100%。全市877个行政村、4262个自然村建设“四小园”3.2万个,1825个省定贫困村自然村中有1793个已达美丽宜居标准,达标率为98.25%。

    乡村产业发展兴旺。培育创建广东省“菜篮子”基地共35个,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18个;全年生猪存栏量达到223.14万头,同比增长45.3%;全市共投资68.3亿元建成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4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4个,实现“一县(市、区)一园”全覆盖建设目标,成为县域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

    乡村治理和公共服务不断完善。建制村通客车率100%;行政村100%实现集中供水;大力改造农村电网等基础设施,完成了存量“低电压”台区年度整治任务;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全市11762条20户以上自然村已全部实现光纤宽带网络、4G网络覆盖;实现了县域医共体全覆盖,完成1475间村卫生站建设任务;进一步推进教育资源均等化,全市585所乡村小规模学校和263所乡镇寄宿制学校已全部达到省定标准,达标率100%,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就读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比例达63.77%。

    补短板,守底线

    据了解,为了跑好乡村振兴新征程,湛江下一步的工作是补短板,比如,开展农村安全饮水提质工程,让农民从“有水喝”到喝上“安全水”;从“帮扶差生”到“城乡融合”,规划衔接因地制宜、系统谋划乡村发展蓝图;从“幼稚产业”到“畅游市场”,产业衔接聚焦市场需求,助力扶贫产业逐步向“振兴产业”转型;从“被动帮扶”到激活“内生动力”,人才衔接将为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湛江是一个农业大市,筑牢防止返贫底线任重道远,会议要求,要提高站位、强化担当、及早谋划,紧盯重点工作、重要环节、短板弱项,想在前、走在前、干在前;要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加强脱贫户和边缘户的监测,保持扶贫政策稳定,持续加强扶贫资产管理。坚持把产业扶贫作为重点,推动“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着重做好脱贫户就业工作,深入推进“广东技工”“粤菜师傅”“南粤家政”工程,多渠道开发就地就近就业岗位。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湛开云(中国)

  • 深中通道背后的“湛钢力量”
  • 雷州工业“组合拳”真劲!
  • 徐闻海上风电300兆瓦增容项目桩基础施工全部完成
  • 麻章区举办“我心目中的红树林”青少年绘画作品展览
  • 广前研学基地正式开园 湛江日报社大型军旅夏令营火热招募
  • 震撼!超级工程深中通道正式通车
    热点新闻排行
  • 月点击
  • 周点击
  • 日点击
  •   
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