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将“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列为重点工作之一。报告指出,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大力发展新能源。加快建设全国用能权、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完善能源消费双控制度。实施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专项政策,设立碳减排支持工具。
今年全国两会上,驻湛全国人大代表吴惜伟、住湛全国政协委员郝振山纷纷聚焦“碳”话题,建议规范国内碳交易市场,提高企业节能减排主动性,进一步加大清洁能源供应和新能源布局,推动能源结构转型和绿色低碳发展,为改善生态环境、实现绿色新发展出谋划策。
全国人大代表吴惜伟:
规范国内碳交易市场
提高企业节能减排主动性
“经过多年的碳交易试点探索,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企业并未能在节能减排上取得效益,主动性不高。”全国人大代表吴惜伟在全国两会上呼吁,建议加强碳交易市场的监管,规范交易行为,加强政策供给,引导企业主动践行绿色新发展理念,提高企业节能减排主动性。
吴惜伟介绍,随着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全面推进,一系列关于减碳减排的政策加紧实施,对能源企业节能减排的任务逐步加大。1月5日,生态环境部正式发布《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对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及相关活动进行了规定。该办法将发电行业纳入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并印发了配套的配额分配方案和2225家重点排放单位名单,化工等能源行业也将在“十四五”期间加入其中。
吴惜伟说,据世界银行预测,未来我国碳市场交易额将超8000亿元,规范碳交易市场意义重大。实施碳排放交易是推动碳减排工作的重要抓手,我国碳市场自2011年在北京、上海等七个省市启动试点以来,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实践。此次一系列文件的正式发布,是我国碳市场建设的重要“里程碑”,标志着全国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建设向前迈了实质性一步。
他说,从确立碳交易试点至今已过去10年,全国碳交易市场筹建已有3年,并在探索交易成果上见到了一定成效。但总体来说,国内碳交易市场的推进并未达到预期目的,企业未能在节能减排上取得效益,主动性不高。一方面,已试点碳交易市场仍存在规则不统一、政府干预过多、无法形成市场机制、企业信息不透明、市场参与者单一等问题。一方面,一些市场乱象抬头,投资机构参与碳市场的炒作,成为金融机构逐利的工具。
“建议加强碳交易市场的监管,规范交易行为,加强政策供给,引导企业主动践行绿色新发展理念,真正把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吴惜伟呼吁。
全国政协委员郝振山:
加大清洁能源供应
和新能源布局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对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并强调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大力发展新能源。针对能源结构转型和绿色低碳发展等问题,全国政协委员、“海上铁人”郝振山认为,要持续通过加大清洁能源供应和加快推进新能源产业布局,推动能源结构转型和绿色低碳发展,助力我国早日实现“双碳”目标。
他告诉记者,近年来,能源转型、绿色低碳发展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全球趋势。当前,全球能源体系正在加速向煤炭、石油、天然气和新能源“四分天下”的多元格局演进。目前,中国海油已经启动碳中和规划,将全面推动绿色低碳转型。
根据测算,我国要实现2060年前碳中和目标,在能源供应侧非化石能源占比尚需大幅提升,在能源需求侧电动化率不能低于80%;而成品油消费或将在2025年达峰后逐步下降,天然气成为可再生能源的重要“过渡能源”。
“‘十三五’以来,通过深耕天然气产业,中国海油已经形成‘海上天然气+进口LNG(液化天然气)’稳定的清洁能源供应模式。”郝振山说,“十四五”期间,在保持石油产量增长的同时,中国海油将争取天然气产量大幅提高,不断扩大天然气应用范围、提高清洁能源的供应比重,使油气结构更加优化,预计天然气产量占比将升至35%左右,国内市场份额达到20%以上。
“中国海油发展新能源产业是一道‘必做题’,公司在能源转型的产业布局正当其时。”郝振山说,“十四五”期间,中国海油将以提升天然气资源供给能力和加快发展新能源产业为重点,依托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推动实现清洁低碳能源占比提升至60%以上。同时,中国海油将全面推进绿色低碳生产进程,加快“绿色油田”“绿色工厂”建设;加强碳排放源头管控,全面强化节能管理和技术改造,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低碳转型贡献海油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