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湛江云媒账号

中心医多科室联合抢救出生仅12天先天性食管闭锁患儿

2021-02-24 16:17 来源:湛江晚报 作者:文/记者林艳芳 通讯员黄玉侥 曹锐 黄勍 图/中心医胸外科提供

2月9日,腊月二十八,人们都沉浸在迎接春节的忙碌和喜悦中。湛江中心人民医院手术室里有条不紊地忙碌着。24号手术间正为一名刚出生12天,体重只有2Kg的、患有先天性食管闭锁的新生儿实施胸内食管吻合术。多科室医务人员联合抢救,最终成功让稚嫩的生命重获新生。今日上午,该婴儿治愈出院。

事发当日,该婴儿在出生后因为在吃奶时呛咳、口吐白沫后在当地医院诊断为“先天性食管闭锁”。家人带着婴儿辗转多家医院,由于新生儿手术风险大,各大医院都不敢贸然行手术和治疗,最终来到湛江中心人民医院求诊。据接诊医生介绍,先天性食管闭锁是新生儿期消化道的一种严重发育畸形,主要表现为患婴吃奶时出现呕吐、呛咳、呼吸困难、脸色青紫等症状。由于食物不能进入胃肠道,病婴呈现脱水、消瘦,如不及时治疗,数日内即可死于肺部炎症和严重失水。

术前谈话的过程更像是心理疏导的过程。一方面要说服家长给予婴儿治疗的机会,另一方面又要让他们明白新生儿手术的风险极大。麻醉科陶涛主任组织黄玉侥主治医师等与胸外科张志辉主任团队反复讨论患儿病情,制定了个体化麻醉方案。主治医师黄玉侥耐心与患儿家长沟通讲解,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术前谈话,家长终于在手术知情同意书和麻醉知情同意书上签字了。

回想当日救治过程,仍然让人惊心动魄。手术难度非常大,患儿可供操作的部位只有成人手掌一半大,手术活动空间很有限,非常考验手术精度和熟练程度;手术体位需要右侧卧位,如何将一个婴儿摆放到最佳位置又不让其压迫到重要器官;患儿术中如何保温又是个难题,新生儿不像成人体温可控,手术部位暴露后极易导致体温迅速下降,持续低体温可造成严重后果,必须要想办法解决;麻醉实施和手术保障难度很大,患儿血管、腔道微小,麻醉插管、输液设施、手术器械等均需重新配置;还有术中出血风险……麻醉科、胸外科、新生儿科为这场战斗做足了准备。

麻醉科为了保障手术顺利进行,分别从麻醉医师配备、麻醉及手术设备、手术器械、手术室环境等围术期管理重要因素进行了精心准备,有力保障了麻醉、手术安全顺利进行。

胸外科主任张志辉在手术探查后发现婴儿的先天性食管闭锁属于Ⅲa型,这意味着可以尝试一期的手术且不用做胃造瘘,婴儿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有所下降,且不用承受二次手术的痛苦。

手术历时90分钟,顺利完成,大伙们紧绷的弦终于松懈下来。术后婴儿由新生儿科接回病房继续监护治疗。术后第二天,婴儿顺利拔除气管导管。术后第四天,婴儿再次行消化道造影,显示造影剂无外渗。“这意味着婴儿可以通过胃管进食了,在伤口恢复后便能像正常婴儿一样健康成长了。”

据悉,湛江中心人民医院麻醉科陶涛主任带领的麻醉团队,在新生儿手术围麻醉期管理方面有丰富的经验,近年来配合多个科室完成了多例新生儿手术麻醉,包括出生20小时的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手术、出生7天的新生儿膈疝手术、出生12天的新生儿先天性食管闭锁手术等等,为粤西地区患者带来福音。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湛开云(中国)

  • 深中通道背后的“湛钢力量”
  • 雷州工业“组合拳”真劲!
  • 徐闻海上风电300兆瓦增容项目桩基础施工全部完成
  • 麻章区举办“我心目中的红树林”青少年绘画作品展览
  • 广前研学基地正式开园 湛江日报社大型军旅夏令营火热招募
  • 震撼!超级工程深中通道正式通车
    热点新闻排行
  • 月点击
  • 周点击
  • 日点击
  •   
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