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坡头区供电部门在山嘴村安装的共用台变站点,改善了乡村的供电设施。记者 李忠 摄
用电量是社会经济运行的“晴雨表”。记者最近从湛江供电局获悉,在“十三五”收官之年的2020年,湛江全社会用电量达237.9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1.91%,同比增速位居全省各地级市首位。侧面反映了去年我市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取得显著成效。
此外,“十三五”期间,湛江全力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加快打造现代化沿海经济带重要发展极,发展临港产业,推动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拉动全社会用电量快速增长。相较2015年全社会用电量116.04亿千瓦时,5年内实现了电量翻倍,年均增长达15.45%。
大项目拉动
二产贡献近七成电量增长
2020年,湛江第一、二、三产业及城乡居民在全市全社会用电比重分别为5.5%、60.2%、14.4%、19.9%。其中,以工业为代表的第二产业占比,较2015年提升8个百分点,年均增长18.77%,贡献了近七成的电量增长。
“十三五”期间,宝钢湛江钢铁基地1、2号高炉达产达效,3号高炉全面开工建设;中科炼化一期投产,二期前期工作加快推进;巴斯夫广东一体化基地项目打桩开建;乌石17-2油田群开发项目陆上终端开工;大唐雷州电厂投产;一批投资规模大、整体实力强、集约化程度高的精细化工、生物医药、高新技术、现代物流、滨海旅游项目落户建设,后发优势凸显,有力支撑湛江用电量快速增长。
“十三五”期间,湛江电网建设投资达91.22亿元,投资规模较“十二五”翻了一番。实现投产主网项目43项,新增变电容量223.6万千伏安。其中新增220千伏变电站4座,110千伏变电站10座,新建220千伏线路493.63千米,110千伏线路637.48千米。投产配网项目3967项,新增变电容量198.24 万千伏安,线路2499千米。供电能力显著提升,助力湛江实体经济发展。
脱贫显成效
农村居民用电约增一倍
得益于脱贫攻坚战和乡村振兴战略,农村居民用电量也有大幅提升。2020年,湛江农村居民用电24.03亿千瓦时,较2015年12.23亿千瓦时增长了96.51%,年均增长达14.47%。户均年用电量从2015年的1100千瓦时提升至1540千瓦时。
“十三五”期间,湛江农网升级改造工作全面完成。累计投入50亿元,提前2年完成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全市农村电网户均配变容量、供电可靠率和综合电压合格率三大指标于2019年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218个省定贫困村以村为单位实现三大指标全部达标。电网公司投入扶贫资金1135万元,打造了集装箱养殖、光伏发电等产业项目,全力做好12个省(县)级贫困村的定点帮扶。同时,为全市近12万户低保、五保户100%落实每月15度免费电政策,累计减免电费6400万元。
能源消费向低碳化转型
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十三五”期间,湛江大力发展风电、光伏等清洁能源,加速用电的“清洁替代”。电力发展同生态湛江建设齐进,能源消费向多元化、清洁化、低碳化转型,助力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全市累计接入风电场12座、光伏电站20个、分布式光伏电站2372个,新能源总装机容量达291.9万千瓦,累计消纳风电、光伏、生物质等新能源发电量119.4亿千瓦时,较“十二五”增长7.2倍。大力推进以电代油、以电代煤,累计推广实施电能替代项目315个,完成替代电量15.35亿千瓦时。建成电动汽车充电站63处,共366个充电桩,基本覆盖雷州半岛城际、党政机关、大型商场、公园等,构建了布局合理、设备利用率更高的充电网络。
“获得电力”优质服务水平持续提升
“获得电力”是衡量营商环境水平的重要标尺。“十三五”期间,湛江供电系统进一步压减办电时间、简化办电流程、降低办电成本、提升供电可靠性,不断优化电力营商环境,助力湛江加快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办电更加省时。建立业扩全过程管控机制和重点项目用电报装绿色通道,落实业扩工单主人制,中压报装用时压缩12.0%,低压报装用时压缩13.0%。
办电更加省力。市、县两级行政服务中心提供办电“一站服务”。中、低压实现用电报装“零审批”。全面推行“一证受理”,推广七大互联网服务渠道,进一步实现了24项业务办理“一次都不跑”。
办电更加省钱。对城市地区用电容量160千伏安及以下、其他区域范围用电容量100千伏安以下的小微企业,实施低压直接供电,实现报装接电“零投资”。取消并清退临时接电费,累计退费3760户,总金额8425.81万元。
办电更加透明。推广“用电日历”和“趣味账单”全新服务体验,提升客户对用电情况的感知。推行业扩报装全流程信息透明化办理,加大电价信息公开力度。
用电更加优惠。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的统一部署,严格落实共计5次降低一般工商业电价(含政府性基金)政策,累计每千瓦时降低15.7分,用户实实在在享受到了政策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