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霞山城综局扶贫工作队工作人员到困难户吴茂林家里进行节前慰问。
近日,霞山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一行人来到霞山区东新街道坛坡村慰问挂点帮扶困难户吴茂林,分别送去慰问金、慰问品和新年的美好祝愿。
吴茂林是建档立卡困难户,自2016年成为霞山城综局精准扶贫的“一对一”帮扶对象,扶贫干部与这一家子共同经历了五年的岁月,让陷入生活困境的吴茂林家迎来春天。
深入调查探“穷根”
5年前霞山城综局组队驻村扶贫,第一次入户探访来到吴茂林的家,现实情况使扶贫工作队员十分吃惊。老吴六十多岁,作为一家之主,说是小学文化却不会写自己的名字,多年慢性病缠身丧失劳动能力。其妻名秀,与其同年,初中文化,家里来客人都是她接待。秀说,她身体不好长年吃药,地里种点菜每年只有100多元收入,他们还有两个儿子,全家四口人靠政府的低保维持生活。
环顾他们家,队员们看到,房子年久失修,漏风漏雨,家里的桌椅残缺破旧,院子角落是自行搭建的卫生间和小厨房,脏乱不堪。。
老吴的两个儿子都是生来聋哑,大儿子阿光34岁,眼睛几近失明;二儿子阿德26岁也是聋哑人,但性格内向不怎么和人交流。工作队员想方设法和他沟通,目光交接之际,他即刻躲闪并有些许抵触。秀说,两个儿子无自理能力,从没单独出过门,几十年一直由他们夫妻照顾,夫妻俩年纪越来越大又一身病,也不知道能照顾到什么时候,家里的收入就是低保和残疾人补贴,日子过得十分艰难。

融入社会的阿德在工厂工作。
精准帮扶摘“穷帽”
入户调查访谈初期令工作队清楚地认识到,这个家庭老弱病残没有劳动能力,特殊复杂,扶贫工作难上加难。
落实“一对一”帮扶后,霞山区城综局工作队多次入户详细了解困难户的家庭生产生活等情况,并对这一家人着重从改善居住环境、生活救助、疾病治疗、关爱鼓励、学习就业五方面进行帮扶,全面推行精准扶贫。
工作队及局领导多次深入这一家,嘘寒问暖,聊家常,拉近情感,纾解心结,帮助他们树立改变生活的信心和自强向上的意志。
有困难及时介入解决,台风来临和疫情期间,工作队加大关心力度,多次谈心鼓励帮教,陪护一家人到医院体检。及时传递党和政府对困难群众的关怀,鼓励他们树立脱贫致富信心。
立即着手改善其居住环境。2017年10月至2019年1月期间,先后投入资金4.3万元对老吴家房屋进行维修、加固和改造:全屋补漏防水、全部更换铝合金门窗、屋内外粉刷一新,添置家具生活用品大衣柜、电热水器、桌椅等。看到换然一新的家,全家子流下了感激的眼泪。
另外,老吴得到街道办安排的公益岗位,在村里就近从事保洁工作,家庭收入得到稳步提升和坚实保障。
众人拾柴火焰高
吴茂林一家的困境及特残性引起社会关注,大家纷纷伸出援手,着力解决“大病致贫”问题。
在扶贫干部和村干部的奔走呼吁下,在有关职能部门大力支持下,扶贫队不久筹措到资金8.8万元,落实老吴一家生活救助和疾病治疗。及时跟进落实相关扶贫政策,大至困难户住院手术费报销减免、帮助申请大病救助和办理特殊门诊,小至居民生活用电费的减免等,切实推进医疗扶贫。
老吴妻子秀长年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等多种慢性疾病,经常会头晕目眩无法站立,早期广医附院曾诊断并建议进行心胸外科行换瓣处理,因为经济、身体状况等原因搁置。2020年9月秀因心脏病加重,紧急入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做心脏手术,全部医疗费共34万元,经协调医院优惠减免和医保一站式报销后,仍需自费6.5万元,全家人又陷入困顿迷茫。
霞山城综局又第一时间送去慰问金、慰问品和定向捐赠款8100元;同时向有关部门反映情况,霞山区政协非常关心困难户因病返贫情况,送去3000元慰问金;霞山区扶贫办根据特殊情况特殊举措,多次主持召开帮扶单位、医保局、民政局、街道办等单位协调会,共同研究帮扶措施。经协调,霞山城综局再追加0.5万元帮扶款,东新街道办救助0.5万元,霞山区医保局救助2万元,霞山区民政局临时救助2.5万元,总计6.6万元款项先后送到老吴手里。
众人拾柴火焰高,在全社会的关心支持下,终于筹足了款项,困难户因病返贫问题得到圆满解决。
智力帮扶增强信心
在大家的全力帮扶下,这一家子生活终于有了起色,精神面貌也大为改观,但“穷根”仍在,长效脱贫路在何方?
针对老吴家实际情况,大家反复掂量,觉得智力扶贫才能彻底去“穷根”,就业脱贫才能长久。而这一家子,只有小儿子阿德有可能实现残疾人读书就业,融入社会。
但扶贫队提出这想法后,想不到老吴夫妇极力反对:阿德从未离开家,生活无法自理,且年龄太大上学不宜,读书住校吃饭等各种费用无法承担。
工作组仍不放弃,经过反复耐心劝说,阿德家人最终才同意。接着多次提供车辆和人员陪护阿德到有关部门登记备案、检查评估,多方奔走协调有关部门及学校。终于在2017年10月通过学校评估,在校方支持下,28岁的阿德入读市特殊教育学校,从高一年级开始跟读,一边学习文化知识,一边根据其性格特点和兴趣爱好选择学习有关专业技能,提高与他人交流能力和独立自理能力,树立自强向上的信心,并帮助及时落实阿德每年3000元的在校学生生活补贴。这一举措着实解决了老吴家一大难题,清除了脱贫攻坚路上的一大障碍,也增强了他们脱贫的信心。
阿德进入特殊学校后,在老师们的帮助下,不仅学到知识,性格也开朗活跃了,生活能力强了。自己乘坐公交车上下学,修理、做饭、做家务、帮父母干农活等样样行。学校老师反映,阿德在校表现不错,已经能融入校园生活。
坛坡村干部杨大姐兴奋地说,在路上看见放学回家的阿德,阿德会远远地和她打手语致意。杨大姐竖起大拇指夸赞城综局工作精准到位,让阿德变化如此之大,从而改变了他的命运。
笑声从屋子里传出
日前,记者走进老吴家的院子,就能感受到他们全家人的热情和对生活的信心,那种“灰色世界”感觉一去不复返。
尤其是阿德的变化让大家惊喜感动又激动,他从最初的孤僻、木讷、抵触交流,到如今变得乐观、积极。阿德一见到大家就笑脸打招呼,问他一些事情或者有时仅仅是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他都能迅即回应。
一位扶贫干部说,一个大雨天,扶贫干部到他家探访,离开时才想起遗忘了雨伞,遂转身进屋,仅仅是目光在寻找,阿德却瞬间就明白,迅速找到雨伞递到扶贫干部手上。他机灵又略带羞涩的表情和些许喉咙发出的嗯啊单音,让人动容,扶贫干部不由得竖起大拇指夸他很聪明很厉害!
2020年11月开始,阿德由学校安排进一家工厂实习,每周和同学朋友一同上下班。一说到这里,房间里顿时充满爽朗的笑声,看着阿德大方的笑容,那一刻在场所有的人都感受到毫无障碍的语言和心神的交汇。屋外虽然天气寒冷,但屋子里是暖融融的,充满了笑声。
村民都说吴茂林家好福气,赶上党的政策好,政府和帮扶单位精准扶贫,让这“扶不起”的一家子真的扶起来了,特困家庭过上新生活。
扶贫干部说,五年扶贫,近两千个日夜贯穿始终的初心,困难群众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还有村民对帮扶单位工作的赞赏认可、对党和政府的关怀和帮助的深情感谢,这些都证明所有的坚持和努力都是值得的,是共同经历的岁月给予所有人的馈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