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制造日益迈向产业链高端,但依然存在结构不合理、产业链不长、智能化程度偏低、行业领军型企业较少等问题。”今年两会期间,市政协委员路玉萍提交了《关于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助力湛江高质量发展的建议》的提案。
提案从产业集群集聚发展、品牌建设扶持、人才培养等多方面提出了具体建议,为推动湛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鸟瞰中科炼化厂区。 记者 刘冀城 通讯员 聂冬生 摄
发展制造业,实业兴邦,必须有一支高水平的产业队伍。工人强,则制造业强,制造业强,则实业强。当湛江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跑出制造业发展加速度时,“湛江制造”的品牌越来越响时,湛江“蓝领”的状况又会有着怎样的转变?
“不少人认为现在我们这些工人还是像以前一样,体力劳动,在流水线上像机器人一样工作。”已有10年工龄的“80后”工厂老班长黄先生表示,现在早就进入到智能化生产时代,工人操控机器人,实现自动化生产,环境舒适,待遇优越。
路玉萍认为,年轻人对转型升级的制造业所需的创新型、实干型岗位了解少,对制造业的认知存有偏差,导致很多人宁可送外卖也不进厂打工。因此,她建议政府出台针对制造业的人才扶持计划,对于制造业的招工给予一定补贴,对中高级人才给予更大奖励;组织针对制造业的招聘会、人才对接会;组织面向制造业的人才培育计划,加大对相应的中职、高校专业的扶持力度和对接力度。通过加大制造业人才的培育、招聘、扶持力度,可提升制造业的人气,缓解制造业人才匮乏现状,从而进一步扩大制造业在劳动力市场和全社会的影响力。
品牌是消费者选择和认知产品的快捷方式,也是企业被市场、社会认可的关键,无论是制造业还是新型农业,都必须通过品牌化走向大市场。
路玉萍表示,政府应制定针对湛江传统制造业等实体企业的品牌建设扶持计划,如某地“制造业50大品牌扶持计划”,系统、长期地引入企业战略咨询资源、品牌建设资源、品牌传播资源,在当地着力引导一批有基础的企业实现品牌升级,从而增加制造业美誉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