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车不经意驶进北桥河畔,我们被一道独特的景色迷住了:一朵朵、一丛丛、一排排的“河花”,在冬日里开得姹紫嫣红!
此时,正是簕杜鹃花开正艳的时候。这种花卉又叫三角梅,因花呈三角形状而枝条上长刺,故有两个芳名。这种植物不择地而生,只要折一段枝条插在泥土里就能生长,而它的花期长达半年之久,是南方最常见的观赏性花卉之一。
这种花卉常见于路边地头、庭院巷尾。我曾有次在去观赏那片稻田的路上见到一垛高大的簕杜鹃花墙,也曾多次在往返故乡的路上目睹半里路长的“马路花使”,但跟北桥河上盛开的簕杜鹃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通常簕杜鹃是盆栽或种在泥土里的,而这里的簕杜鹃却种在河壁之上的花池里,这是个富有创意的园林艺术。一来不占地,二来不阻道,三来可以净化河道周围的空气。第一次见到这样的花卉种植方式,我为之惊叹!或许是由于河水的氤氲作用,这里的簕杜鹃长得特别茂盛,花儿开得也格外灿烂,它们开得那么热烈、那么奔放、那么鲜艳,简直是一幅倾泻而下的多彩瀑布,令人震撼!
于是想起北桥河的前世今生——
这里原叫鸭乸港,是古时赤坎的唯一出海港。其得名有两种说法,一说鸭乸港旁的沙角村有一沙墩,形似鸭头,海滩像鸭身,而起名;另一说,当地有养母鸭取蛋谋生的习惯,而定名。
三十多年前,当我经过一番努力之后,从乡下来到湛江市区读大学,连亲戚都感到十分高兴,有个表哥刚好就住在北桥河附近,他邀请我周末到他家来加点菜,改善一下伙食,我盛情难却,就去了一两次。记得第一次去他家时,房子又矮又暗,门口正对着北桥河,一股难闻的气味扑鼻而来,临河而居的人家一般都在铁格门系上一块遮布,无非是想挡住河上吹来的异味空气,但这样一来,房子的光线就更加暗淡。我的眼睛近视,在那样逼仄的空间觉得浑身不自在,加上河道不时吹来的那股臭气,实在难闻。我顺便来到河边走一走,只见河水浑浊,不时发出一阵阵异味。从此之后我就很少到表哥家去,而他后来也随儿子到外地生活去了。
在河畔的一侧,我们遇到几位在此散步的阿姨。她们说,昔日的北桥河一带,是有名的“臭气街”,自从北桥河整治之后,市民多了一个休闲的场所,不用跑老远去公园了,这里其实就是一个开放性的休闲地带。清晨,当第一缕阳光还未照临河面,此时空气格外清新,河畔的拦河地带已有不少晨练者,有慢步的,有抬腿弯腰的,有打太极拳的,还有到此边散步边拉家常的,但更多的是来这里观赏风景,只见“岸芷汀兰,郁郁青青”,清澈的河水不时见到鱼儿畅游,河道两岸是一派鸟语花香的景色,真是令人赏心悦目!直至晌午时分甚至整个下午都是如此;到了傍晚,夕阳的余晖洒在河面上,幻成满天的彩霞,这时河道上的簕杜鹃变得更加多姿多彩,不少市民又到此领略夕阳风光;而夜幕降临之际,除了散步的人群之外,不时见到三五成对的情侣依偎着观赏这美丽的河道景色。总之,北桥河畔现在成了市民的好去处。
有道是“十年河东,十年河西”。当年,房地产兴起的时候,市民首选的就是“海景房”,当一些人接受不了“海风味道”的时候,于是他们就想来此享受“河道风光”,因而北桥河一带的房地产就成了“香饽饽”,这无疑是缘于政府对北桥河的大力整治。如今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楼房鳞次栉比,原先低矮的楼房已被一幢幢的高层住宅所取代,先后有多家房地产公司依托“一河两岸”的优势,开发建成了商品楼,如华盛新城、雍景城、年丰豪庭等等楼盘。如今这一带的人气越来越旺,个个市民的脸上都充满着幸福的写意,或许就与这条彩色的河道有关。
这时,我好奇地拨通了表哥的电话,想问一下他曾经所住的位置。
电话那头,表哥兴奋而惆怅地告诉我,原先所住的房子早已被旧城改造拆了,自从邻居拍摄那张河道风景转发之后,他的心早就飞回北桥河畔,因为那里有一种迷人的色彩——姹紫嫣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