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的李庄,天空飘洒着小雨。
长江两岸的草甸依然青翠,小鸟在草丛中嬉戏觅食,自由自在,并没有感受到冬的来临。
李庄镇上坝村月亮田是李庄古镇同济大道、盐李路和长江岸线交汇形成的一片区域。月亮田,一个富有浓郁诗意和别样风韵的地方,这个地名不知何年何月为何人所取,听到这个地名,不禁就让人从心中生发出美好的印象和无限的遐思。
我到访月亮田时已是下午,月亮田开阔寂寥,田野的一边有个黑瓦白墙的院子,院子里的一角长着茂密的竹林, 院子外有一棵高大的树木,那是林徽因一家在抗战时期居住过六年的地方,也是中国建筑营造文化、抗战文化的重要传承基地,中国营造学社的同仁们在这里度过了一段艰苦而难忘的时光。
据说上坝当时是个只有几十户人家的小村子,中国营造学社租住的农舍矮矮的,竹墙外涂了一层薄薄的泥巴,墙缝里能透进皎洁的月光,这里远离都市文明,吃水要到村外水塘去挑,晚上只能靠一两盏菜油灯照明,连煤油灯都是过于“现代化”的奢侈品……
因为已是傍晚,来访的客人不多,我静静的看着,思考着,似是见到中国营造学社的同仁们在艰苦的环境努力的样子,感受到梁思成当年因伤佩戴特制“铁马甲”借着菜油灯摇曳的微光工作的痛苦;听到当年费正清前来探望时,家徒四壁的梁思成忍痛宰杀两只家养的鸭子款待客人时孩子们的欢笑声,闻到了林徽因窗台上的玻璃瓶里插着从田野里采来的鲜花的香气……
墙上挂着的简介中有段文字令我印象深刻:四川省李庄,一个地图上找不到的地方,却成就了一代中国建筑学人的光荣与梦想。李庄六年,中国营造学社历经苦难,痴心不改……李庄六年,梁刘领衔的中国营造学社抢救文献,恢复汇刊,著书立说,成果最丰,尤以《中国建筑史》《图像中国建筑史》为甚,为后世研究创立了范式,前无古人。
跟前的摆设、旧照片和文字,像影片一样唤起了我对当时情景的想象。
但我无法想象林徽因当年得知一个又一个弟弟牺牲时的样子。
林徽因的弟弟林恒原是清华大学机械系大一学生,因对日军的暴行非常愤怒,放弃清华大学的学业,报考了航空学校,成为中央航空学校第十期学员。林徽因一家往昆明逃难时经过湖南晃县,结识了八名航空学校的学生,由于林徽因的弟弟林恒也在航空学校就读的缘故,林徽因把八名航空学校的学生也当做自己的亲弟弟。
后来林徽因的弟弟林恒和她所结识的八位弟弟都在抗日战争中牺牲了,由于这八位弟弟的亲人联系方式都是林徽因,他们牺牲后,死亡通知书都邮寄到了林徽因家中,林恒和这八位飞行员牺牲时候年龄都没有超过25岁。
林徽因此写下了一首诗:弟弟/我没有适合时代的语言来哀悼你/它是时代向你的要求/简单的,你给了/这冷酷简单的壮烈是时代的诗/这沉默的光荣是你……
我不知道那天的月亮田是否也下着雨?这里曾经发生的一切,在岁月的长河中静静的流淌,但是我的内心却汹涌澎湃,这块英雄的土地总有用热血为他守护的人民。
走在小道上,不远处是长江,回想当年战火连天的岁月,月亮田的夕阳与月光记录着过去与远方。
回望淡淡月色中静谧的月亮田,远去的大师和大师的故事让它增添了无尽的诗意和无穷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