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民生温度,才能增加幸福厚度。据1月7日《南方日报》报道,2024年,雷州市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超八成财政支出用于民生,将建好民生实事项目、兜牢民生底线、补齐民生短板工作作为回应群众关切、保障民生需求、提升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的重要抓手,以一系列务实之举,将民生实事件件落到百姓心坎上。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雷州市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一期)完工;21家镇级“长者饭堂”全部建成;全市9所高中学校与广州市、湛江市帮扶学校建立“一对一”帮扶关系;全市65岁及以上老年人医养结合服务率达53.14%……消息说,2024年,雷州市持续擦亮民生底色,找准“小切口”改善“大民生”,托起了百姓“稳稳的幸福”。诚如家住企水镇陈家村李大爷所言:“我有高血压病,长期要服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以前要去市医院买,每次来回都得折腾大半天,现在好了,在村卫生站就能买到,而且还能享受医保报销,真是既方便又实惠。”
除雷州市外,我市各地的实践也证明,办好民生实事造福百姓,能促使各级各部门体察民情、尊重民意,利于密切干群关系、密切党群关系,提高各级各部门服务的自觉性;办好民生实事,能强化各级各部门的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利于践行“快字当先”的服务理念;办好民生实事,能培养各级各部门攻坚克难的能力,利于提升其服务效能……总之,办好民生实事,能以优良的作风取信于民。
让民生实事“落地有声”,务必抓细节抓落实,向长效机制要效益。为此,我市各地各级各部门,要有大局意识、担当意识;要有协作精神、开拓精神;要乐于奉献、攻坚克难;要有“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拼劲。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把握群众的实际需求和期盼,把“政府想干”和“群众想要”很好地统一起来,准确把握好群众的需求所在,用有限的资金办好民生实事。要有责任机制,将民生实事细化分解,明确目标、任务、时限、责任单位。要有投入机制,加大统筹力度,多渠道增加民生实事的投入。要有监督机制,建立落实民生实事项目服务承诺制、负责制,把民生实事办好。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