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哞、哞、哞……”清晨,在吴川覃巴镇那梧村黄牛养殖场,此起彼伏的牛叫声打破乡村的宁静。覃巴镇和广州市驻吴川覃巴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大力推动黄牛产业高质量发展,发展三产融合的现代化乡村特色产业,推出牛肉月饼、牛肉丸、牛肉干、牛肉酱等加工产品,产业链不断延伸完善。
2020年,覃巴镇外出企业家王华维回乡投资黄牛养殖项目,引领那梧村越来越多的农户养起了牛,去年农户均增收1.5万元以上。
位于吴川覃巴镇那梧村的黄牛养殖基地。
“订单式”养殖 去年农户均增收超1.5万元
覃巴镇坡地宽广、牧草茂盛,有着得天独厚的黄牛养殖条件。这里产出的黄牛品质优良,以肌肉丰满、肉质细嫩而闻名。
2020年,覃巴镇外出企业家王华维回乡投资黄牛养殖项目,开办了广东梧聚农牧有限公司。该企业采用“公司+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的合作经营模式,成立了两个专业合作社,采取“订单式”养殖模式,累计带动扶持300多户农民养牛。2023年,当地参与“订单式”养殖的农户均增收1.5万元以上。
日前,记者走进梧聚农牧公司黄牛养殖场,看到一头头牛正享用新鲜的草料。抬头看向不远处的牧草场,工人正辛勤地收割牧草。收割回来的牧草将被投入到粉碎机里,制成新鲜、无污染、无添加的草料。据介绍,梧聚农牧公司拥有牧草场1000亩,年产牧草1.2万吨。其中,现有约20亩的牧草种植示范基地,用于优质高产牧草—金禾1号种植,该牧草是省农科院设施农业研究所的农村科技特派员指导种植,一年亩产约24吨,与其它牧草相比,该草总糖含量高,富含花青素,为牛所喜食。
产学研融合 开展标准化规模化养殖
为拓宽产业价值链空间和市场空间,近年来覃巴镇和驻镇帮扶工作队主动作为,指导与支持企业新(改扩)建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场,提高劳动生产率、资源转化率与肉牛生产率。
覃巴镇推动养殖场与科研院校合作建设吴川肉牛保种育种场,组建保种育种核心圈,推动吴川肉牛保种育种,保证吴川肉牛产品质量安全和生产性能。广州市驻覃巴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助力建设农牧科研楼,推动牧养殖产业高质量发展;并牵线省农科院为牛场养殖信息化管理提供技术支持,引进新型牧草品种“中国金草”在那梧村开展试种推广,以优质牧草育出优质肉牛。
通过多方不断努力,2022年10月,“吴川黄牛”入选2022年第二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梧聚农牧公司也获誉不断,今年还被评为广东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接下来,覃巴镇委镇政府和帮扶工作队将继续指导黄牛养殖企业完善“公司+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合作经营模式,推进产业化发展,预计成立5个肉牛专业合作社,实现企业与农户相互依托,合作共赢。
目前,覃巴已有一座初成规模的集牛羊屠宰、精细分割、冷藏保鲜、物流配送及副产品综合利用于一体的现代化牛羊屠宰加工产业园。该项目通过引进先进技术与设备,实现自动化、智能化生产,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提升产品附加值,打造安全、高效、环保的肉类供应体系,促进吴川黄牛产业升级与食品加工业的现代化发展,满足市场需求。
喂食草料。
深耕加工业 产品走进粤港澳大湾区
发展肉牛产业是覃巴镇建设产业强镇的重要抓手。覃巴镇还结合吴川当地人的饮食喜好建设牛肉火锅城。该镇加工生产的牛肉酱、牛肉干、牛肉月饼等深受市场欢迎。
“这个牛肉丸很劲道,一口爆汁,蘸点这个特调牛肉酱,让人停不下筷子。”爱吃更会吃的吴川人不仅对食材有着苛刻的要求,对制作手法也十分讲究。覃巴镇采用当地养殖的黄牛研制开发独具特色的牛肉丸、牛肉干、牛肉酱等产品,味道鲜美,引人垂涎。吴川是中国月饼之乡,月饼制作技艺美名远扬。今年,覃巴黄牛养殖企业以本土养殖的黄牛为原材料,制作出香喷喷的牛肉月饼,赢得市场好评。
为打通产品销路,今年10月,覃巴帮扶工作队积极协助梧聚农牧建立销售渠道,与多家外地企业达成合作意向,促进覃巴镇农牧的名优产品走向粤港澳大湾区等地,已有多个城市共13家企业进行合作意向签约。
推动三产融合 黄牛产业高质量发展
随着吴川黄牛产业的逐步壮大,吴川市牛养殖协会成立。近日,吴川市牛养殖协会及科研楼正式揭牌,制订和执行行业规范、组织技术培训和经验交流、搭建产销对接平台、开展市场调研和信息服务以及维护会员的合法权益等,推动吴川市牛养殖业的高质量发展。该镇将积极推动肉牛企业走产业化、标准化、集约化、品牌化之路。日前,占地面积1.2万平方米的吴川市牛屠宰场揭牌并投入运营。将推动建设牛交易市场和食品加工厂等规划项目,打造成以粤西本土黄牛为核心,不断延伸完善覆盖牧草种植、保种繁育、肉牛养殖、产品销售等环节的产业链。
结合“百千万工程”的实施与助力乡村振兴,下一步覃巴镇将把农耕文化、乡村旅游结合起来,探索建设乡村农耕亲子园学基地文旅项目,推动第一二三产业融合高质量发展,打响“覃巴黄牛”品牌,让黄牛产业真正成了群众发家致富的“牛产业”,让乡村产业“旺”起来。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