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练‘救’应急本领,共筑生命防线”——2024年霞山区“我是社区小主人”系列活动在市儿童公园举行,约200人参加。(12月1日《湛江日报》)
如今,青少年面临的安全风险日益多样化,意外事故、自然灾害、网络侵害等问题时有发生,加强青少年安全自护教育刻不容缓。近日,霞山“我是社区小主人”系列活动在儿童公园举办,以急救知识与技能普及为主题,加强青少年安全自护教育,令人眼前一亮。
这次活动的一大亮点,是实用性。青少年好奇心旺盛、求知欲强,但缺乏足够的生活经验与风险认知能力。因此,在面对突发状况时,他们往往会因为未掌握必要的自护技能而陷入危险境地。这次活动面向青少年开展五个项目的技能培训,包括毛毯担架急救法、AED使用、海姆立克急救法、绳结急救法、家具防倾倒等,内容丰富实用。这些技能紧密贴合日常生活中的紧急情况,无论是在家庭、学校还是社区环境中,都可能成为挽救生命、减少伤害的关键。例如,海姆立克急救法能够在异物阻塞呼吸道的危急时刻发挥作用;AED使用则能在心脏骤停等突发状况下争取宝贵的救援时间。青少年掌握这些技能后,不仅可以增强自我保护能力,还能在他人面临危险时伸出援手。
活动选择在人流量大、青少年多的儿童公园举行,通过游戏模拟灾害场景来传授安全技能,上了一堂面向大众的安全教育“公开课”。这种方式巧妙地将教育与趣味相结合,极大地提高了青少年的参与积极性。青少年不是被动、刻板地接受理论知识,而是在实践操作和团队协作中深入理解和掌握急救技能。在模拟场景里,他们能够更真切地感受危险状况,从而在日后面对真实情况时保持冷静,作出正确反应。而一众围观的家长与孩子,也能在观摩中反思,从而在预防危险发生和科学自护应对中有所得益。例如,电视机、衣柜等家具电器防倾倒的实用小妙招,回到家就可以试一试。
而从更广泛的社会层面来看,冠以“我是社区小主人”主题的培训活动,也反映出青少年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的提升,将带动社区整体安全氛围的增强。当前,青少年安全自护教育仍存不少短板。一方面,教育内容与形式单一,多集中在理论讲解,缺乏实践操作与模拟演练,导致青少年知道怎么做但真要做起来不会。另一方面,教育资源分布不均,城乡在青少年安全自护教育上存在明显差距。此外,家庭、学校、社会尚未形成教育合力,存在内容重复、与生活脱节等现象。从这个角度来看,这次霞山举办的安全自护教育,不仅寓教于乐、实用性强,也为更多学校、社区等结对携手开展安全教育提供了可行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