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瞰中塘村。 记者 欧阳泽 摄
几经斟酌,单位把一个四天三夜的培训班安排到廉江市良垌镇中塘村来办。由此,我有了夜宿中塘的契机。到乡村办班,无疑是时代变迁、乡村振兴的一种彰显。
中塘村一角。 记者 欧阳泽 摄
中塘村,以前来过几次。犹记得初次来时,中塘村革命事迹展馆就是一个简陋的平楼,里面空荡荡的,发黄的墙上挂了一些主要是文字的展板,墙脚还上了绿苔。当时,村前的两口水塘及农庄餐厅还在规划建设中。后来,来过中塘村参加过一两次活动,眼见它越来越靓丽,呈现出来的东西越来越多。广场改造了,革命事迹展馆也修葺了,里面装修成真正意义上的展馆;撤并的小学被改成了培训基地,还新建了一个可容纳100多人的大会议室,成为乡村治理教育基地、省团校分校。
这次到中塘,正是深秋的雨天。从乡道转入村口,经过农庄餐厅,穿过村前的两个池塘,左边的小坡上去是培训基地,右边是广场,一切还是印象中的景象,但是又有点不同。在时阴时雨的天色中,这个美丽的新农村显得寂静空旷,甚至有点冷清。突然醒悟过来,这才是它日常的样子。搞活动时把各路人马拉来,吵吵嚷嚷,热热闹闹,给了我们新农村建成后就是人多热闹的错觉。
我的宿舍在村里的民宿。几个车厢式的房间散落在荔枝林间,甚是清幽。我的那一间有一个柴门,更增野趣。不是荔枝的季节,但柴门边的一株人参果树果实累累,着实喜人。民宿里的空间不大,拉开窗帘,四周环绕着花草树木。头顶上有个天窗,说是可以看星星。虽是阴天,天光泄下,依旧敞亮。
入夜,广场上的灯亮起来了,革命事迹展馆及旁边的房屋打出了灯光,变得灵动起来,增添了暖意和浪漫的色彩。广场右边另一片小坡上,灯光勾勒出一座造型独特的小屋,树林里垂着串串灯饰,像童话里的景象,让人萌生出漫步其间的想法。
晚上小组讨论完后,我穿过广场,走到这片灯火的区域,原来是一片休闲区。小屋是一个果茶吧,户外及树下摆放着桌椅,可提供饮品和小食、夜宵等。旁边还有一个文化室,摆了些书籍。南方的深秋,不冷不热的好时节,坐下来,吹着小风,听着音乐,喝杯果茶,吃点烧烤,舒适惬意。但可能因为雨天,除了一桌培训的学员,并没其他客人。
在这里,见到了负责这个基地运营的梁总。他说,这片区域叫“九号公社”,是村民的一个创业基地。现在培训基地由他来牵头运营,民宿、客栈、休闲吧等经营性的设施由他投资。梁总并不是本村人,他是被新农村建设吸引来的乡村振兴的投资者、运营者。问起经营情况,他笑着说,这里的生意跟天气有很大的关系。这段时间的培训、职工疗养比较多,中塘村最多可以接纳100多人的培训。村里打造了不少适宜亲子游的设施,节假日会迎来一些游客,民宿也会吸引一些外来客人。
夜宿中堂,仿佛掉进了一个静静的容器中。看着夜色中起伏的村庄林木、星星般的灯火,听着秋虫唧唧啧啧、秋雨淅淅沥沥,闻着泥土的气息、草木的清氛,视觉听觉嗅觉都好像灵敏了起来。到村里培训,离城不远,来去方便,设施算不上高档,但也齐备,正好让我们远离尘嚣几日。
第三天晚上,天终于放晴了。初五,弯弯的月亮早早就挂在了天空,太白金星不远不近地跟随。沿着村道走了一遭,上坡下坡,路灯照亮平整的水泥路。这条是中塘村的老村,很多房子都没有亮灯,村子里静悄悄的。偶尔一两间亮灯,只见老人,上前闲谈两句,说孩子们都出去打工了。
新农村建设虽然有很多的成果,城里人跑来村里办班了。但几天下来,明显感觉到村子里的人少、冷清。这些年,各级政府、部门,包括村集体、乡贤、村民投入了不少资金打造了中塘村,让世人看到了一个令人羡慕的新农村,然而这些设施,如何持续发挥作用,而不只是搞活动的时候热闹一下。缺少人气的设施,光鲜一阵子,很快便会荒废。这也是众多新农村面临的问题。
培训中,我们去参观了廉江市兴旺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听中塘村的党支部书记、全国劳动模范全王新讲述创业历程。全王新10多年来投身乡村振兴打造了中塘村的产业基础,以“公司+合作社+农户”形式,整合村庄土地发展规模种植、农产品加工以及观光旅游,探索实施“三农”综合体的农业新模式。现在,中塘村周边是一个个果园,四季都有果摘,兴旺鸡、兴旺米、兴旺薯等各种农产品广受欢迎。中塘村之所以能成为典型村,最坚实的支撑仍在于产业。但文旅运营,持续发展,乃是新的挑战。
我们离开之时,又一个新的培训班接档而来。经营新农村实属不易,期望有更多人夜宿中塘,让乡村的人气旺起来。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