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湛江云媒账号

水生博物馆的奇妙之旅

2024-11-18 11:02 来源:湛江晚报小湛同学 作者:湛江市湖光中心小学五(2)班 陈炫颖

11月2日上午,沐浴着温暖的阳光,闻着迷人的花香,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我和同学们一起来参加学校组织的揭秘海底世界研学活动。同学们在广东海洋大学门口排好了队,在解说员的带领下,怀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踏入了这个充满神奇的地方。

走进水生生物博物馆一楼,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展示在大厅中间的是“镇馆之宝”——布氏鲸剥制标本和同一布氏鲸骨骼标本。大家惊叹连连,纷纷驻足拍照。讲解员详细介绍了这条大鲨鱼的来历,它曾在2017年3月5日被雷州东里后葛港口的村民发现,经过多方协调,最终成为了博物馆的宝贵教学和科研资源。

在解说员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二楼展厅,陈列了近1000种形态奇特、色彩艳丽的贝类,其中我最感兴趣的是砗磲了,砗磲是软体动物门双壳纲砗磲科的海洋动物,在我们国家常见的有6种,分别是番红砗磲、库氏砗磲、扇砗磲、鳞砗磲、长砗磲和砗蚝。之所以被称为砗磲,是因为因为砗磲的肋间沟很深,像被车轮碾过痕迹,所以在古代又被称为“车渠”,且它们的外壳十分坚硬,古人便给它们加上一个“石”字旁。据讲解员说,砗磲的贝壳可以做各种用具,古时曾为婴儿当婴儿床呢!砗磲是唯一的与虫黄藻共生的贝类,所以它依靠阳光就能够存活,真是神奇的“光合动物”。

最后我们到了三楼展厅,大厅中央一只大乌龟最引人注目,这是一只绿海龟,在讲解员的解说下得知之所以有绿海龟这样一个名字,是因为绿海龟主要以海草为食,海草中的叶绿素积累在它的脂肪中,使它的脂肪呈现绿色。除此之外,绿海龟也不是我们印象中的“缩头乌龟”,它的背甲是由自身肋骨特化而来的,所以,就像我们无法把头缩进胸腔一样,绿海龟的头也缩不进去。在我国,绿海龟是国家二级野生保护动物。

水生博物馆里面的标本种类繁多、色彩绚丽、形态各异,引得同学们驻足观望、惊叹不已,所有的生物无不是大自然馈赠的宝藏。这次海洋馆之旅让我收获颇丰,我不仅学到了许多关于海洋生物的知识,还亲身体验了海洋的奇妙和美丽。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也会更加关注海洋生物和它们的生存环境,为保护我们的海洋家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指导老师:彭芳


编辑:林霖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湛开云(中国)

  • 走基层 兴调研
  • 廉江探索产城融合 竞逐新型城镇化“县域赛道”
  • 2024年“湛江人才周”启幕,助推人才与城市双向奔赴
  • 解码古蜀文明 探寻神秘三星堆
  • 湛江日报社职工五人制足球联赛开幕
  • 湛江“项”上发力,重点项目全速“冲刺跑”
    热点新闻排行
  • 月点击
  • 周点击
  • 日点击
  •   
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