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食工地,夜住山岗,风吹只当摇羽扇,雨淋免了洗衣装。”这是20世纪50年代末雷州青年运河建库开河时的真实写照。“自备工具、自带干粮,风雨兼程、早出晚归”,则是如今对徐闻县各支救援力量的精确刻画。
雷州青年运河精神深深根植于湛江人民的血脉。
面对超强台风“摩羯”肆虐徐闻,湛江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海南广东等地台风灾害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发动市直机关、9个县(市、区)迅速组建党员战斗队“会师”徐闻,凝心聚力打好救灾重建硬仗。广大党员干部大力弘扬雷州青年运河建库开河所展现出的“为民、担当、奋斗、廉洁”精神,自备工具、自带干粮、自理住宿,摆开战场、日夜奋战,如同涓涓细流,汇聚成一股磅礴力量,肩负起抢险救灾的应急使命,齐心协力按下徐闻灾后重建“加速键”。
经过党员战斗队带领群众夜以继日地“鏖战”,9月10日徐闻攻下路通、电通、水通、信通、航通的“五通”难关,取得救灾复产阶段性成效。
党员战斗队在清理道路障碍物。黄李欣 摄
统筹调度各方力量
党组织“两个功能”在关键时刻体现
雷州青年运河建设过程中,工地在哪里,党的组织就建到哪里;哪里最艰苦最困难,哪里就有共产党员。
9月6日22时20分前后,“摩羯”以超强台风级别在徐闻县角尾乡二次登陆。暴风骤雨肆虐间,徐闻道路交通寸步难行,10多个乡镇停水断网,全县106条电力公用线路有96条跳闸停电,12个乡镇断电,徐闻被笼罩在一片漆黑中。
党的力量来自组织。为打好抗击超强台风“摩羯”硬仗,全市各级党组织勇担使命,强化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切实发挥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密切联系群众优势,把广大党员、群众力量有效动员起来、组织起来,凝聚起救灾复产的强大合力。
湛江印发《关于在防范台风“摩羯”中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作用确保平急转换机制有力有效运行的通知》,坚持全市“一盘棋”统筹,明确各市直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县镇村党组织防风防汛职责任务,推动各级党组织按照统一指挥、职责明确、调度有力原则,集结整编各领域党员战斗队2776支,一线组建临时党支部2047个,迅速把各方资源集结到防风防汛、抢险救灾和灾后重建最前沿。
党员战斗队与应急救援队合力清理路障。许文涛 摄
“走,我们支援县城去!”徐闻县和安、锦和、曲界、前山、下桥、龙塘等6个乡镇党委根据自身灾情实际情况,科学调配224名乡镇党员干部,自带24辆垃圾运输车、6辆夹车、14台油锯等工具,迅速支援县城重灾区,与灾情严重的县城党员干部群众并肩作战。
临时党组织是统筹协调、凝聚力量、引导党员群众发挥作用的重要平台。遂溪县驰援徐闻应急救援临时党支部派出30名党员干部,调配运输车、夹木车10辆,赶赴徐闻角尾乡开展救灾复产工作,共清理海堤3公里、村道路障15处、倒伏大树50多棵。
“初到灾后现场,主干道上倒伏的树干、生活垃圾堆积成山,堵了大半的道路,车辆难以通行,工作难度超出了我们的预期。”参与救灾的一名党员战斗队队员感慨道。起初,有的队伍缺乏抓钳车等机械设备,只能通过人工清运粗壮树干;而有的救援队伍车多人少,存在“车等人”现象,工作效率一度低下。随着临时党支部陆续成立,队伍之间实现了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力量互补。
“我们有3辆运输车可调配。”“木兰大道请求增援50人力量。”……通过有效统筹,各临时党支部拧成“一股绳”,队伍、资源、力量统编“入列”,开启“人员分组、叉车找垃圾、运输车找垃圾”工作模式,推进任务化零为整、势如破竹,不到一天时间,高效完成了木兰大道、城东大道、徐海大道等多个主干路段的清障任务。
党员战斗队驰援徐闻合力清理街头倒木。 赖铭思 摄
艰苦奋斗攻坚克难
自带工具干粮八方支援清障保通
“排除万难,艰苦奋斗,誓把鹤地水库修好,把运河开通,不完成任务,决不收兵!”建设雷州青年运河的誓师词赫然写道。
“两人才能合抱的大树都被吹倒,这是我十多年以来参加任务遇到过最大的台风,受灾面积和受灾情况罕见。”一同参与战斗的国家消防救援局广东机动队伍四中队中队长杨正彪说道。台风肆虐过后的木兰大道,大树被连根拔起,折断的电线杆横置在路中央,被风吹落的铁皮、杂物随处可见,徐闻县城主干道严重受阻,直接影响通水、通电、通信等修复工作的开展,道路清障任务既繁重艰巨又迫在眉睫。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面对徐闻的严重灾情,湛江市直机关企事业单位、9个县(市、区)纷纷组建党员战斗队,分批集结党员干部900多人次,在一线成立10个临时党支部,自备工具,自带干粮,自行解决住宿问题,全力奔赴徐闻清理路障,雷州青年运河精神在此刻得到赓续传承。
“这次号召一发出,大家表现非常积极,十多分钟就有50人响应。我们达成一个共识:自带工具,食宿自理,想方设法克服自身困难。”市直机关工委组织部部长凌华有说。
9月8日上午8时,市直机关工委向市直机关各级党组织发出“集结令”,2小时内迅速成功组织首批85名党员战斗队员,自行携带油锯、铁锹、扫帚、簸箕等80多件工具驰援徐闻。抵达徐闻后,队员们第一时间加入木兰大道清障队伍,利用工具锯断缠绕在电线上的树枝,合力搬运大块树木,清扫残枝败叶,日夜连续作战清理路面近10公里。为了不给徐闻增加负担,队员们用折叠床或瑜伽垫席地而睡,饮食和生活全程都自行解决。
其他县(市、区)心系“兄弟县”救灾重建工作,纷纷连夜抽调干部、迅速调集物资、统筹安排食住问题,奔赴徐闻支援道路清障工作。
廉江市从8个市直单位中选派48人组成青年战斗队,自备工具、自带干粮、自供油料到徐闻县角尾乡东海岸进行海岸线清洁和道路清障,清洁海岸线3公里。
吴川市紧急调集抢险物资和机械设备,21名党员干部自驾4台抢险车辆,自带6台电锯、10只交通锥等物资,到徐闻开展应急抢险工作。
麻章区连续派出3批党员战斗队68人,携带机动链锯、铁铲、移动应急照明灯等救援装备100余套,一大早就赶赴徐闻徐城中路清理灾后垃圾。
湛江经开区调拨消防车、皮卡、夹树车、市政转运车,37名党员干部自备油锯、铁铲、铁耙、扫把等工具,第一时间奔赴徐闻。
“一天很短,也很长,要争分夺秒地干。我们多干一点,群众就能少点麻烦。”赤坎区一名党员战斗队队员说道。9月9日上午8时,赤坎区党员战斗队自备1台轮式抓木机、5台垃圾清运车、20把铲子、50把砍树刀、120斤柴油等设备物资,全力驰援徐闻。队员们不怕脏、不嫌累,用铲子清理路面淤泥,手掏下水道口,接力将倒树抬到清运车上,以实际行动为党履职为民尽责。
徐闻县徐城中路一居民为支援徐闻党员战斗队队员倒水解渴。 林六长 摄
党群携手团结协作
凝聚全民参与的磅礴力量
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充分依靠群众,密切联系群众,是湛江人民仅用一年多时间就完成雷州青年运河建设工程的关键“法宝”。
台风过后,徐闻县因灾倒塌或损坏房屋1.6万间,农作物受灾面积超5万公顷,水产养殖受灾面积2.8万公顷,因灾死亡牲畜近20万头,全县上下遭受重创、损失惨重。
面对困境,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坚持党群同心、团结协作,推行“书记带党员、党员带群众、支部带队伍”的“三带”模式,通过发布防风志愿服务招募令,设立党员志愿服务站点,组建红马甲志愿服务队、常青志愿服务队等,累计发动1.2万名志愿者参与防风救灾工作,带动周边群众一起做好道路清障、交通疏导、秩序维持等工作。
“还有哪里需要人手的?算我一个!”台风过后,一名党员快递小哥向徐闻县徐城街道龙尾社区党总支主动请缨,积极参与到路面清障中,让“党旗飘”“志愿红”成为灾后复产现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9月10日是超强台风“摩羯”登陆后的首个“平安夜访日”。湛江市四套班子领导及市直部门领导带头开展专题“平安夜访”,市、县、镇、村四级党员干部行动起来,集中走访受灾群众,进万家门、知万家情,及时了解掌握灾区受灾情况和救灾复产进展,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力争早日驱散“摩羯”的阴霾。
迈埚村干部在走访排查中,发现特困户易伯家中食物和饮用水严重短缺,房屋也因为台风出现了窗户破损漏水的问题,村党支部书记迅速联系筹集矿泉水、方便面、防潮毯、应急灯等生活物资,第一时间送到他的家中。
“谢谢你!有你们,我们放心!”易伯抓着村党支部书记的手说道。这样的例子,是湛江基层党组织践行群众路线的一个小小剪影。
“谢谢大家的援助,帮助我们复建美好家园,大家辛苦了!”徐闻县城东大道的居民群众为向前来支援的党员战斗队表示感谢,纷纷送来饮用水、八宝粥、面包、饼干等,有的群众还煮好热茶、绿豆汤送了过来。
在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感召下,社会各界踊跃出力。台风后,湛江社会各界向受灾严重的徐闻县、雷州市捐赠矿泉水、八宝粥、雨衣、手套、帐篷等物资折价超过130万元,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互帮互助、共克时艰,为台风肆虐后的雷州半岛带来“八方温暖”。
用好平急转换机制
激励党员在大战大考中担当作为
建设雷州青年运河时,哪里有困难,共产党员就出现在哪里;哪里有艰险,共产党员就冲锋到哪里。
在平急转换工作中,也有这样一个特点:哪里有急难险重任务,哪里就有党组织和党员。
近年来,湛江市健全有效动员党员群众的平急转换机制,平时完善党员信息管理、培训演练、设岗定责、跟踪管理等机制,制定完善方案,储备应急力量和物资,组织开展应急演练和培训,急时依托“动员、整编、考核、归建”全链条体系,成立临时党组织、建立党员先锋队,动员广大党员干部冲锋在前、担当作为。
在徐闻街头,霞山区党员战斗队临时党支部的“组织员”既是“战斗员”又是记录员,通过查看道路清障、垃圾清理、物资搬运、交通疏导、秩序维护等任务中的“鲜活事例”,一一记录下了43名党员干部的“战场”表现。这是湛江注重在平急转换大战大考中考察识别干部的缩影。
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湛江各级组织部门聚焦党员干部在平急转换中担当作为这“一个关键点”,通过嵌入式、近距离了解干部在关键时刻的“战时状态”,以“三看三听一运用”方式,将考察识别干部的“探头”延伸到驰援徐闻救灾复产一线,激励干部担当作为。
选派什么样的干部?怎么样选派干部?关系着能否高效用好平急转换机制。湛江市充分考虑救灾复产工作要求,优先选派相关职能部门的干部以及平时储备的党员战斗队参与救灾复产。台风“摩羯”刚过,坡头区综合考虑职能部门性质、功能,从26个单位的储备应急力量中抽调党员干部,组建党员志愿队3支共90人,火速驰援徐闻。
平时当好后备力量,急时勇当“战场”先锋。“这次的台风影响很大,路上我们要处处留心。”台风一过去,雷州市英利镇武寮村党支部书记和“两委”干部分头带着5名村后备干部进村入户,摸排受灾情况,清理路障杂物,关心慰问群众,在急难险重一线实践中磨炼后备力量,让抗击台风“主战场”成为考察识别后备干部的“大考场”。
湛江将防风救灾等大战大考作为考察识别村级后备干部的重要途径,从为民服务、担当攻坚、应急处突、组织群众等方面考察评估后备干部现实表现,结合评估结果有针对性开展谈心谈话,适时安排跟岗锻炼、双交流双考核,及时补齐短板。聚焦“考用结合”“考育结合”“考管结合”,健全后备干部选育管用全链条。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