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头镇以创建“百千万工程”典型镇为抓手,通过高位统筹、整镇推进、凝聚合力、产业升级,推动典型创建各项工作任务快速落地。(9月2日《湛江日报》)
9月2日湛江日报介绍坡头区龙头镇在创建“百千万工程”典型镇过程中的亮眼做法,其中特别提到了一个词——“整镇推进”。
这个“整镇推进”,是什么意思呢?报道中举了一个例子——
创建典型镇,龙头镇列了29个小项目、小工程。在推进过程中,他们考虑到一个问题:如果各小项目、小工程“各自为战”,由不同的经办人推进,会造成人力、物力的重复,在工程施工会造成施工现场交叉、相互障碍影响的混乱局面。于是,他们想了一个办法,那就是“整镇推进”。首先,将29个小项目、小工程分类合并成5个项目;然后,将5个项目整体“打包”,委托同一可研编制、初步设计、勘察单位开展前期工作,在项目初步设计完成后,采用设计施工总承包方式,实现5个项目的一站式招标。
据报道,这种做法带来的好处相当明显,由于减少了与不同单位重复沟通的成本,项目周期大幅缩短。截至目前,所有项目全面开工,争取2024年底前全部竣工。
“整镇推进”办法,从本质上来说,是坚持了系统思维。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系统思维,是一种把握各要素之间关系的思维方式,是一种洞悉事物运行规律的智慧,简单说就是大局观和协调意识,形象说就如同煮一煲杂鱼汤,各种食材选用和辅料搭配以及火候、时间掌控都胸有成竹、恰到好处,不浪费也不缺欠。杂鱼汤,虽然食材上有鱼、螺、虾之“杂”,但成汤之后都突出了一个“鲜”字。这便是系统思维带来的“化学变化”。
同样道理,创建典型镇过程中,各项工作、各类要素相互交织,牵一发而动全身。从单一项目角度来看,就涉及招商、签约、落地、开工、施工、竣工、投产等多个方面,唯有“一盘棋”整体考量才能驾驭全局。更何况在创建典型镇过程中,龙头镇要推进29个小项目、小工程。一旦缺乏有效的统筹,很容易出现“功夫下了不少,推进效果不好”的局面,更谈不上“1+1>2”的效果。这还仅仅是项目建设方面,在创建典型镇过程中,往往要面对“既要、还要、又要、更要”等多难选择,必须既讲“两点论”又讲“重点论”,因此强化系统思维,就十分必要。
强化系统思维,要从两方面着手。其一,是“增强”。要学会“十个指头弹钢琴”,强化各项目、要素之间的协同增效。就如在一个长长的斜坡上滚雪球,刚开始雪球虽然很小,但随着雪越粘越多,雪球的体积就会变得越来越大。其二,是“调节”。调节,是为了趋向一个共同的目标。比如龙头镇目前推进的5个项目,要注意到项目的推进应朝着“产城融合发展示范镇、现代化幸福宜居中心镇”这个目标去。这强调的是“动态平衡”,是在创建典型镇过程中,建立动态协调、跟踪落实机制,协调解决“打造怎样一个龙头镇”的问题。
善弈者谋势,善谋者致远。系统思维不仅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责任。在“整村推进”之下,龙头镇将迎来怎样的变化,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