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麦贰(左二)向火车轮渡旅客送祝福。 湛江海事局供图
“船长,你们一定要严格落实巡舱制度,确保人车分离。要合理排班,保障好船员休息,防止疲劳驾驶。”
“你们要加强船上宣讲,特别提醒家长看护好孩子,督促提醒大家注意安全。”
……
眼下,正值暑运期间琼州海峡客滚运输高峰时段,“扬帆海安”轮满载着旅客准备开启新的航程。湛江海事局徐闻海事处南山海巡执法大队大队长麦贰和同事们顶着高温登上船舶,循例开展船舶开航前安全“体检”。
这是麦贰的工作日常。20年来,麦贰每天与大海相伴,与同事们共同守护着每一班船舶、每一趟列车、每一名旅客的安全过渡,用青春和汗水架起了一座大陆和海南岛安全渡海的“桥梁”。
从无到有,当好“拓荒牛”
在徐闻港西边不远处,是著名的“粤海铁路北港”,这是亚洲最大的火车轮渡码头。在这里,全国各地发往海南的火车分节上船,然后通过船只,对接到位于海口的“粤海铁路南港”,重新“组装”,开往海南海口、三亚等地。
检查证书文书、消防救生设备、装载情况,提醒督促船员做好旅客列车的系固绑扎,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对安全“体检”的每个环节,麦贰都一丝不苟。
风油精、充电线,是他离不开的“宝贝”。风油精,是在潮热的天气中安全检查后提神抹的;充电线,是为了确保每天超过400个电话的手机畅通而备的。
从2004年粤海铁路北港开通至今,麦贰就一直坚守在祖国大陆最南端,负责琼州海峡火车轮渡及徐闻港水域的海事监管工作。
2004年12月4日,琼州海峡开通全国首列旅客列车,但对客运火车轮渡的海事监管,国内还是一片空白。
为提升火车轮渡安全监管水平,麦贰带领团队“摸着石头过河”。白天,他奔走在办公室、船舶甲板、机舱、码头;夜里,他利用休息时间钻研学习客滚船监管的法律规章。经过努力,他们从无到有制定了《琼州海峡火车轮渡安全监督管理指南》,该指南被认定为火车轮渡安全监管指导书。
有了这些经验,2020年9月,他们保障了全球最大的客货滚装码头——徐闻港顺利开港,将过海时间从2.5小时缩短到1.5小时,使旅客过海更便捷。
随着“四通道一枢纽”的建设推进,客货过海流量剧增,但琼州海峡北岸海上应急救援能力不足问题日益凸显。麦贰以劳模创新工作室为平台,带领团队研究提出了根据相似船型,合理配对,实行“姊妹船互救”的应急救援思路。2023年,“姊妹船互救”模式首次成功试验,将海上客滚船大规模人员转移时间缩减86%。今年,他们还建立了客滚船海上突发险情快速处置联动机制,大大提高了应急救援能力。
过去,所有车辆在轮渡航行过程实行“人车分离”。“但是,我们日常现场执法中了解到,过海的救护车、押运车、冷藏车、活鲜运输车等特殊车辆,如果实行人车分离,病患或货物安全无法得到保障。”为更好地解决人民群众过海的实际困难,麦贰通过大量走访调研,充分论证,提出了解决特殊车辆“人车分离”的合理建议,实现“精细化”分离,即在采取安全措施前提下,救护车、押运车、冷藏车、旅客列车不执行“人车分离”,有效保障了病患和货物的安全。
从堵到通,让旅客早一分钟回家
“果断停航、谨慎复航”是保障客滚运输安全的重要举措。
2024年春运期间,琼州海峡客滚船停航次数同比减少9次,停航时间同比减少29.9小时。这两个数字意味着企业船舶周转效率得到了提高,琼州海峡水上交通堵点也随之打通。
这得益于琼州海峡实现了统一通航标准——南北岸客滚运输能见度通航标准统一为500米。
2023年以前,琼州海峡两岸港口部门能见度不良停复航标准不一——位于琼州海峡南岸的海口港500米能见度客滚船可以通航,而北岸的徐闻港、粤海铁路北港和海安新港1000米能见度方可通航,实际操作中任何一方客滚船停航,对方都要配合实施停航。这也就导致了一旦出现浓雾天气,港口外海面将出现客滚船滞留,港区公路大量车辆和旅客滞留,造成严重拥堵的情况。
“看到焦急等待过海的旅客,我就想着船舶早一分钟开航,也让旅客早一分钟回家。”麦贰说。
于是,他带着团队开展能见度不良停复航标准从1000米到500米安全性和可行性评估论证。经过广东、海南两岸海事部门和地方政府多番沟通协调,最终于2023年12月28日将停复航标准从1000米降到500米,每年减少停航4.8次,旅客水上出行的安全感、舒适感和满意度也得到提升。
近年来,开新能源车过海的旅客增多,但新能源车与燃油车一起装载会增加风险隐患,因此客滚船严格控制新能源车装载数量。今年春运,新能源车过海更是“一票难求”。新能源车“过海难”成为广大旅客最为关注的问题。
为解决这个难题,麦贰和团队借鉴“枫桥经验”,推动航运企业编制了《客滚船载运新能源车操作指南》,“一船一策”提高了新能源车过海效率。今年又指导企业推行新能源汽车“专船专班”运输,在港区规划新能源车辆“专道、专区、专位”,并结合新能源汽车过海需求动态调增运输班次,缓解了新能源车过海的压力。
同时,海事部门开展新能源汽车过海研究,形成《客滚船装载锂电池电动汽车附加要求技术法规立项建议书》,填补国内法规对现有客滚船载运新能源汽车船舶技术规定的空白。
以坚守换万家团圆,值得!
约20米,是海事机构办公楼兼职工宿舍距粤海铁路北港码头的距离。这里的噪声,曾多次震裂窗户玻璃和地板瓷砖。麦贰就是在这里日夜守护着火车轮渡平安。
300多天,是海事执法大队负责人每年日夜守候的天数。而50多天,则是麦贰每年分给父母老家、自己小家的时间。
在粤海铁路北港的20年里,麦贰心里装着的始终是航行安全。
早年,北港办事处环境比较艰苦,宿舍离码头差不多3公里,为了不耽误现场签证、登船检查,他每天都要提前半个多小时步行来到码头,就怕误了列车准点时间。走过来,检查、签证,再走回去,火车轮渡每天13对航班24小时运转,酷暑寒冬全年无休,他就这样沿着长长的铁轨和海岸,日复一日地工作。
2008年1月,北港办事处搬到北港码头一座三层的小楼,海事执法人员们工作、生活全在这座小楼。背靠北港码头,火车渡轮进出港轰隆隆的噪音、火车尖锐的汽笛声、汽车刺耳的喇叭声不绝于耳,这些噪音曾让麦贰和同事们的夜晚无比难熬。
“时间长了慢慢就习惯了,有时候骤然听不见还真感觉有点不习惯。”麦贰笑道。现在码头的这些“交响乐”似乎成了执法人员的“白噪音”,听到声音便能踏实地入睡。
火车轮渡开通以来,为了火车轮渡的安全,也为了让其他离家远的同事能回家过年,这20年来每个春节麦贰都主动留下来值班,成了“春节不回家的人”。
多少个除夕夜,他都在码头值班执勤中度过,和同事们在徐闻海事处食堂吃完晚饭后,又开始忙碌起来,或在码头边奔忙,或在船舶上检查,或车流中穿梭,然后在工作中迎接春节的到来。
“坚守是职责所在,旅客上船,看到有我们在,能够监督船舶做好安全工作,帮助船员查找安全隐患,他们会更有安全感。”麦贰说。
因为坚守,他已连续缺席家里19顿除夕团圆饭。直到2023年1月21日,他才在码头上与妻子吃上一顿迟到了20年的除夕团圆饭。“20年来,我们都是聚少离多。”麦贰的妻子说,“今年无论如何也要把团圆饭给补上,他除夕不回家,我就过来码头跟他团聚。”
“我觉得干一行就要爱一行。琼州海峡这一‘民生大通道’需要有人维护着水上交通运输秩序和安全,牺牲我们这个小家团聚的时间,能换来成千上万过海旅客的安全,咱们辛苦也是值得的。”麦贰说。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