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巴县甲居藏寨,繁华掩映中的藏族民居。 新华社 发
位于川西高原的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丹巴县,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曾是唐代“东女国”都城遗址所在地,境内高山对峙,峰峦重叠,峡谷深邃,河流纵横,景色优美。“岩壁上的城”丹巴县城,被称为“大渡河畔第一城”。一方独特的水土,铸就了一方独特的风情。
丹巴是嘉绒藏族聚居地之一,当地藏人习惯称村落为山寨,通常修建于向阳的坡梁上,由几十户至上百户人家组成。
进入丹巴境内,远远便看到,一个个依山就势而建的山寨中,一幢幢形如火柴盒的寨楼,错落有致地与相邻的茂密树林、清澈溪流,皑皑雪峰融为一体,构成一幅幅田园牧歌式的山村画卷,与“丹巴一绝”丹巴美女一样,成为丹巴历史文化的一张闪亮名片。
更令人惊奇的是,我们还不时看到若隐若现于半山腰上的山寨,任时光流淌,仍靠垂直天梯或溜索与外界接触,谨守着固有的原始与神秘。
嘉绒藏族是藏族的一个分支,更是丹巴的主人。他们世世代代与这片高原上的奇山丽水相依为命,筚路蓝缕,拥有与其他藏族不同的文化。而嘉绒藏寨便是其中一个最具民族特色的符号。
走进位于卡帕玛群峰脚下的甲居藏寨,嘉绒藏族的韵味便扑面而来。一幢幢直立的白墙寨楼,星星点点地散落在相对高差近千米、树木葱茏的山坡上,或一户一院,靠山面河;或三五成群,相互偎依;或远离群楼,孑然崖上,那从院子里冒出的袅袅炊烟,更与火红的晚霞、梯田上啃草的牦牛相映成趣,将迤逦连绵的山寨描绘成一幅如锦画图,让我们禁不住连按快门。在2005年《中国国家地理》主办的“中国最美的地方”评选活动中,甲居藏寨勇摘“中国最美六大古镇古村”桂冠。
漫步弯弯村道上,我发现田园、树木簇拥着的每一座寨楼,更准确地说是每一座庄园,都是主人精心雕琢和呵护的艺术品,浓缩着嘉绒藏族源远流长的文化习俗。
古时的丹巴,虽地处高山峻岭,也没能躲过战火硝烟。现存于丹巴境内的562座嘉绒藏族古碉楼,便是历史见证。尽管现在的寨楼通常只有3-4层,却沿用了古碉楼“垒石为室”的建筑格局,予人坚如磐石之感,且外墙每年涂抹一次白色,以更好地与蓝天白云、庭院花木和周边庄稼相互融合,既令人赏心悦目,更彰显了嘉绒藏族人对“天人合一”理念的千锤百炼和不竭追求。
不过,让我不解的是,每幢寨楼顶上除外檐粉刷红、黑、白相间的三种色带外,为何四个角落还各矗立一樽经幡飘扬的小白塔?导游告诉我,那四樽形如玛尼佛的小白塔,是嘉绒藏族习俗的重要标志,每逢节日都要在此祭祀。可见,嘉绒藏族人对佛教的信仰,已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跨过篱笆,走进寨中一户人家,宽敞的客厅里,虽然陈设简朴,但墙壁上的经典壁画和民族图腾,也深深吸引我的目光。尽管大渡河流走了岁月,却流不走他们固化在心底里的民族记忆和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