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7日,市教育局在官方网站公布《湛江市校外教育培训机构白名单》。(8月9日《湛江日报》)
暑假过半,一些地方出现的暑假校外有偿学科类培训“隐形变异”问题令人担忧。有的机构、个人面向中小学学生、幼儿园幼儿,以集中学科培训、一对一上门服务、众筹私教、素质拓展、研学夏令营等形式,组织开展学科类培训。其中很多是换汤不换药的“超纲抢跑”,不仅使中小学生抱怨暑假比上学还要累,违背学生学习发展规律,加重学生课业负担、家长经济负担,而且干扰学校正常教学秩序,影响“双减”工作成效,给教育改革推进造成阻碍。
近日,湛江市教育局在官方网站公布《湛江市校外教育培训机构白名单》,并分别就选择培训机构、支付培训费用、隐形变异学科培训等焦点问题进行劝导,有望起到一定的规范整治校外培训市场作用。
报道中特别提到,“建议通过教育部‘校外培训家长端’App进行网上购课”。去年7月,全国校外教育培训监管与服务综合平台正式上线。最受家长们欢迎的,便是对校外培训机构(含线上、线下和学科、非学科)进行白名单管理。列入白名单的,各地主管部门已完成对入驻培训机构相关资质、资金、人员、材料、场地、课程等信息的审核备案。该平台还推出“校外培训家长端”App,提供全国统一校外培训官方购课服务。除了便于家长选择具有合法资质“证照齐全”的校外培训机构外,也有利于加强对校外培训机构的收费管理,确保交费安全、退费方便、投诉举报渠道畅通。《湛江市校外教育培训机构白名单》的公布,并提醒家长从“校外培训家长端”App进行购课,如果能得到家长们的配合与支持,那么是有机会对校外培训机构进行更有效监管的。
但我们也不应忽视,尽管有关职能部门和一些学校在暑假开始时,就提醒学生家长,所有暑假里开展的学科类培训都是违规的,还是有家长对违规的学科类培训趋之若鹜。因此,有必要在暑假期间加大对无证办学、隐形变异违规开展学科类培训的查处力度,严查已注销或转型的原学科类机构继续开展学科类培训,严查非学科类培训机构以“素质拓展”“思维训练”等名义超范围开展学科类培训,严查托管机构以“看管写作业”“辅导写作业”等名义组织学科类培训等违规行为。
另外,在查处整治违规学科类培训的同时,也应立足学生需求,激发合法合规的培训消费活力。激发教育和培训消费活力,与继续坚持对违规学科类培训的严查整治,其实并不矛盾。前者是要侧重于满足更多个性化的教育培训需求,后者则是要继续服务好“双减”,降低教育“内卷”“内耗”。如近期湛江晚报“小湛同学”开展了一系列特色教育培训,在服务好“双减”的同时,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开发、职业教育提质增效及非学科类夏令营等满足广大学生家长个性化需求,让中小学生这个暑假过得更有意义、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