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湛江云媒账号

《国家宝藏》第四季:承古拓今 锚定未来

2024-08-09 16:36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来自西班牙的“洋景漂”乔曼(右二)带着他烧制的瓷器来到节目现场。出品方供图

从青玉雕大禹治水山子,到秦良玉红绸盘金绣花蟒凤衣,再到辽契丹文八角铜镜,在过去几个月里,来自中国九大文博机构的27件国宝通过《国家宝藏》第四季亮相。节目试图给出“我们的文明将为人类的未来提供哪些根植于血脉的智慧与力量”这一问题的答案,让观众看到国家宝藏蕴藏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

《国家宝藏》节目今年已经进入第七年。第四季不仅有更加大气磅礴、精美炫酷的舞美,而且在国宝守护人的带领下,走进众多国宝的前世今生,讲述生生不息的中华文明何以延绵至今。来自青海省博物馆的条纹彩陶靴是中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成熟靴子造型,表明3000多年前先民已经脱离用整块兽皮裹在脚上的原始鞋状态,具备现代鞋靴的“帮底分件”“反绱工艺”等制造技术。从节目中可以看到,当时青海先民穿着这样的鞋走出河湟谷地,迈出探索世界的脚步;到了汉代,张骞穿着一双翘头履出使西域,踩出丝绸之路上的一串串脚印;当年苏轼一路被贬,穿着方头履走完北宋大半个疆域;明代的官靴陪伴郑和七下西洋,踏足30多个国家和地区……这些都让观众感受到,历史是人走出来的,我们面前的征途永无止境,但路虽远,行则将至。

这季节目中出现的文物涉及多元民族文化,节目生动演绎传世珍宝背后的传奇故事。藏于青海省博物馆的明永乐款铜鎏金观音像,造型别具匠心、风格兼容汉藏。其所在的青海瞿昙寺,得益于历朝历代的持续修建,保存了众多艺术珍品,也让各族民众汇聚于此,并因其文化的滋养而安居乐业至今。藏于安徽博物院的铸客大鼎曾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屡经迁徙,其颠沛流离并得以保存下来的过程是中国人民历经千辛万苦取得抗战胜利的见证,也呼应了铸客大鼎上铭文“安邦”的含义。

古有禹迹九州铸华夏,今有现代水利建设工作者努力寻找人类与自然的相处之道;翡翠蝈蝈白菜“化腐朽为神奇”,节目请来科研团队科普白菜的基因密码;元青花釉里红楼阁式人物谷仓生动再现元代景德镇地区社会生活场景,如今有一大批“洋景漂”来到景德镇,延续中外文明交流互鉴……从文物出发,节目生动诠释了今人如何以非凡创造力,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赋予新生,让历史文脉融入现代生活。(辛佳菲)

编辑:岑川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湛开云(中国)

  • 乌石23-5油田群生产运行安全平稳
  • 雷州市南兴镇:聚焦高质量发展 推动特色农业产业全域提升
  • 坡头区全面深化“未保”机制改革 海螺工作室“护未”有法
  • 广东粤剧院一团首秀雷州
  • 全民健身氛围浓
  • 越南海军“陈兴道”号导弹护卫舰访问湛江
    热点新闻排行
  • 月点击
  • 周点击
  • 日点击
  •   
数字报